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基因编辑技术之“源”力量:加速作物从头驯化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基因故事 > 正文

基因编辑技术之“源”力量:加速作物从头驯化

来源:光明网2024-06-28 11:19

  当今优良作物品种都是由野生物种驯化而来。在漫长的作物进化和演练历程中,常规选择育种在作物产量和品质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野生物种的营养元素和抗逆性等优良性状相继丢失。此外,人工选择育种很难实现多性状的快速聚合,且不良性状可能通过“搭载效应”保留下来。想留的难以兼留,想弃的不能舍弃。

  如何克服这些育种瓶颈?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给出了答案:通过实现野生物种的快速精准“从头驯化”,有效应对未来粮食安全的挑战,开启作物育种的新时代。

  2017年,科研人员提出了人工选择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技术相结合的“从头驯化”(De novo domestication)育种策略,将现代栽培种中控制产量、营养品质等特性的关键基因引入野生种中,既保留野生植物优良性状,又高效精准改良其未驯化的性状,使其主要农艺性状达到现代品种水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全新作物。

  2018年,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番茄中控制生长习性、果实形状、果实数和营养品质等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编辑,实现了野生番茄的快速从头驯化,获得果实增大、果实数增多和番茄红素含量显著提高的新材料,开启了基因编辑“从头驯化”野生植物的时代。

基因编辑技术之“源”力量:加速作物从头驯化

野生番茄驯化:野生番茄(左)和驯化后的番茄(右)

(Zsögön A, et al. 2018 De novo domestication of wild tomato using genome editing. Nat Biotechnol.36,1211-1216)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等科研人员提出基因编辑技术“从头驯化”新作物的4个步骤:筛选综合性状最佳的野生种质资源;建立野生种从头驯化技术体系,包括参考基因组的绘制、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和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品种分子设计与驯化,包括基因功能验证、品种分子设计、基因编辑与田间性状评估;新作物的推广应用。

  科研人员对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多个基因进行编辑,创制出落粒性低、芒长短、株高变矮、粒变长和花期缩短的新型多倍体水稻材料,显示出比当代二倍体品种有产量高和适应性好的特性,首次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成栽培品种,为作物快速育种提供了新的策略。

基因编辑技术之“源”力量:加速作物从头驯化

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快速从头驯化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155766》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员等科研人员运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靶向野生番茄多个产量和品质性状控制基因的编码区及调控区,在保留其对盐碱和疮痂病天然抗性的前提下,将产量和品质性状精准地导入了野生番茄,实现野生番茄光敏性、果实变大、果实数量增加和植株紧凑的同步改良,加速了野生植物的人工驯化。该研究首次通过基因编辑实现野生植物的快速驯化,为精准设计和创造全新作物提供了新的策略。

  2022年,中国科学院许操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开发“二合一”快速育种新策略,该策略将从头驯化育种方法和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高度融合,在番茄中实现了耐逆性状的快速导入和多样化种植模式的“一键”创制,为高效、快速利用优异野生资源和栽培种质资源培育优良作物品种的驯化育种提供了新思路。

基因编辑技术之“源”力量:加速作物从头驯化

“二合一”快速驯化育种流程图

《Xie Y, et al. 2022 A two-in-one breeding strategy boosts rapid utilization of wild species and elite cultivars. Plant Biotechnol J. 20(5):800-802.》

  这些研究表明,将基因组编辑和精准育种相结合的从头驯化将开启作物育种的新浪潮,会有更多的野生作物驯化成优良的栽培品种,引领农业领域的“第三次绿色革命”。(光明网基因科普团队)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