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唐盛萍:从育人到育笋,用小芦笋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唐盛萍:从育人到育笋,用小芦笋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来源:光明网2024-04-18 09:32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山里人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唐盛萍,请她讲述自己用小芦笋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的故事。

  讲述人:唐盛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山里人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我曾做过教育行业,后来机缘巧合改行种植芦笋。在我看来,育人和育笋有共同之处,都需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如今,我的芦笋园郁郁葱葱,一株株长势喜人的芦笋蕴含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

唐盛萍:从育人到育笋,用小芦笋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唐盛萍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项目学习

  转行农业,意外与芦笋结缘

  2001年,我成立了一家民办幼儿园。闲暇之余,我经常陪着在工商局上班的丈夫下乡指导农户,为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出谋划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农业的兴趣越来越浓。2011年,我在大新村租了20余亩地,开始种植黄瓜、茄子等蔬菜。没想到,由于基地防洪渠沟没有做好,一场洪涝灾害冲毁了所有即将上市的蔬菜。

  在我感到挫败和迷茫的时候,一次菜市场的经历给我带来了转机。我看到一位卖芦笋的老农,他卖一篮子芦笋比我卖一车蔬菜赚得还多。回家后,我立刻开始收集资料,并了解到芦笋被人忽视的价值: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长期供不应求。

  2012年,我到“中国芦笋之乡”山东曹县学习芦笋育苗、种植和加工技术。回到家乡后,我试种了2亩芦笋。没想到,这些芦笋在收获季不到半天就被抢购一空,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种植芦笋的信心,决定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

唐盛萍:从育人到育笋,用小芦笋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唐盛萍在基地里观察芦笋的长势

  化危为机,用心发展芦笋产业

  2013年,由于广西天气过于炎热,加上雨水泛滥,我种植的芦笋染上了被称为“芦笋癌症”的茎枯病,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

  为了解决病害困扰,我前往上海、山东等地区考察,发现南方许多芦笋种植区为了防止雨水溅射到植株上,采用塑料大棚进行覆盖。同年,我花费了10万元在种植园中搭起8个大棚,从土地耕作、播种育苗到喷药施肥到采摘销售,我都亲力亲为,像当初“育人”一样用心育笋。

  2014年,我在全州镇大新村成立山里人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自费带领9名社员外出前往芦笋基地考察学习。回乡后,我带动13户农户开始了芦笋种植创业路,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免费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以订单的方式回收大家种植的芦笋,解决农户们在销售方面的顾虑。

  经过近10年发展,合作社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华南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之一,与湖南、广西、广东、湖北、云南等5省的27个批发商及北京华联等6个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

  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102户,从业人员307人,推广种植芦笋1037亩,平均亩产量达3000多斤,平均亩产值达到1.6万余元,农户平均年增收16.6万余元。

唐盛萍:从育人到育笋,用小芦笋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唐盛萍(左一)为头雁学员介绍芦笋的种植情况

  热心公益,致富不忘报桑梓

  事业小有成就,我不忘回馈家乡。2017年“七一”特大洪灾后,我来到抗洪一线,向全州镇、龙水镇等重灾区赠送1500斤芦笋,慰问抗洪救灾干部群众,并带领公司全体职工和社员向灾区捐款捐物4.5万元。每年,我还会向全县各地的孤寡老人、特困户捐款捐物,累计达15万余元。

  合作社还通过“技术指导+订单回收”的方式帮扶了10余户脱贫户,吸纳了7名农户就业,人均月增收达2000元以上。最令我自豪的是,全州县龙水镇一名农户在我和当地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主创业种植芦笋,已经成为一名年收入100多万元的种植大户,实现了从脱贫户到增收致富示范“领头羊”,再到“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候选人的华丽蜕变。

唐盛萍:从育人到育笋,用小芦笋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唐盛萍(右)向农户传授芦笋种植技术

  我相信,小芦笋的“绿钥匙”可以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未来,我会继续运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全县及周边地区推广芦笋种植,助力家乡芦笋产业高质量发展。

  讲述人:唐盛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山里人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兰之祥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副院长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通讯员:李京京 施丹 陈云川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