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一碗米饭背后藏着怎样的种源 “密码”?机械化如何解放农民的双手?在农学的课堂,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科普中国《大国粮策》推出系列策划,带你解锁农学专业的全新面貌。立体化呈现学科建设的硬核突破,展现农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担当,也激励更多新生力量投身“农业强国”建设新征程。
聚焦眼下:什么是农学?
农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农学研究范围很广,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等多个领域。
农学专业人才要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简单说,农学专业的同学们既要懂植物“怎么长”,又要会让它们“长得好”。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农学专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在农学的专业课堂上,你可以解锁这些:
·核心课程接地气
《作物栽培学》教你种出高产作物,《作物育种学》带你挑出“优等”种子,《植物生理学》揭秘一片叶子怎么长出新根。
图片由AI生成
·前沿技术不落后
《分子生物学》里,能够看到基因“开关”怎么控制植物生长;《农业信息技术》用电脑分析作物数据。植物再生过程中再生信号的精准传递,就是鲜活的研究案例。
·实践课超有料
田间实践是将课本知识落地的关键,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以认知田、实训田、高产田及第二课堂为核心的“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教学体系,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校内实习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及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丰富了实践环节的层次,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图片由AI生成
深耕其中:能锻炼什么真本事?
农学专业,学的每一样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上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硬功夫,研究过程,就是最好的“练兵场”。
·微观操作的调控力
在实验室里,你会操作组织培养、基因检测,亲手调控细胞的“生长指令”,这种对微观世界的精准把控,是现代育种的核心本领。
·田间地头的洞察力
依托“三田”实践,你能练出读懂作物的“火眼金睛”。在实训田用扦插、嫁接等技术提高植物成活率,在高产田观察作物对光照、水肥的反应……不用等作物成熟,就能凭叶片颜色、茎秆粗细判断长势,甚至预测产量,这种“看苗知收成”的洞察力,比老农民多了科学依据。
·现代技术的应用力
农学早已不是“靠天吃饭”。你会用科学的生物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如计算不同条件下植物再生的效率;通过农业信息技术记录作物生长曲线,用大数据预测产量;接触物联网设备,远程监测土壤湿度、调控灌溉。这种传统农艺与现代工具的组合,让你练就从问题分析到方案落地的全链条能力,成为懂原理、会实操、能创新的农业技术推动者。
图片由AI生成
面向未来:毕业出路怎么样?
农学专业,路子宽、接地气,还能赶上农业科技的风口。
·科研深造有平台
完成农学专业的本科学习后,可以通过考研继续深造,依托专业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持续深耕前沿课题,继续走科研道路。
·企业就业有底气
合作企业提供充足岗位,毕业生可从事技术研发、农业大数据分析、智慧农业管理等工作。
·基层岗位有保障
山东部分高校的公费农科生项目实行学费减免与定向分配政策,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基层农技推广站,既能指导农户运用扦插、组织培养等再生技术提升种植效益,又能端稳“铁饭碗”,用专业技能助力乡村农业发展。
图片由AI生成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怎么样?
·专业实力强劲
山东农业大学的农学(新农科试验班)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这些硬核资质,为深造、择业提供竞争力。
·师资阵容强大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111 人,包括国家级人才十余人,泰山学者系列专家近30人。贴近“大咖”,不仅能学透课本知识,更能直接接轨科研一线。
·实践资源丰富
依托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40 多处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体系,从认知田、实训田、高产田到科研基地、企业基地,再到第二课堂,能够让所学真正“落地”。
·就业出路宽广
近三年,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去向平均落实率达88.55%,考研深造率达76.16%,超半数学生考入北大、浙大等顶尖院校;多名毕业生到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国企、名企就业。不管是想搞科研、做技术,还是扎根乡村,都能找到稳稳的发展方向。
从细胞到植株,从实验室到农田,农学专业正在重新定义农业的可能性。加入农学,一起成为“种”在未来的新农人!
审核专家:郭慧慧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策划:武玥彤 谢芸
文案:谢芸 李怡霏(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