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枣树树干为何纷纷披上“白衣”?原来是龟蜡蚧在“搞鬼”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生产技能 > 正文

枣树树干为何纷纷披上“白衣”?原来是龟蜡蚧在“搞鬼”

来源:光明网2023-12-19 14:20

  枣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近年来,枣树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在逐年增加,但多数果农在枣树栽培过程中采用粗放管理,造成了枣树病虫害的大量蔓延和扩繁,特别是枣龟蜡介壳虫危害相当严重,枣龟蜡蚧不仅分布的范围广,而且胃口好。根据资料显示,它们能够危害一百多种植物,像苹果、梨、桃、杏、山楂等等果树,路边绿化常见的白玉兰、冬青、紫荆,河边的柳树,山里的榆树、白杨它们都能危害,甚至有强烈气味的松树它们也不会放过,这一点是很多害虫都望尘莫及的,也会给我们的防治带来很大难度。

枣树树干为何纷纷披上“白衣”?原来是龟蜡蚧在“搞鬼”

梨树上的日本龟蜡蚧

  枣龟蜡蚧是什么?

  枣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又名日本蜡蚧、枣虱,属同翅目蜡蚧科。以若虫固着在枣叶上吸食汁液,并分泌大量排泄物,诱发煤污病,造成大量落叶,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的害虫。

枣树树干为何纷纷披上“白衣”?原来是龟蜡蚧在“搞鬼”

枣龟蜡蚧危害图片

  雌成虫体长约2mm,体宽约1.5mm,至产卵时,一般体长3mm,体宽2.0~2.5mm;虫体卵圆形,背部隆起,呈半球形,披盖介壳,全体紫红色;触角6节、丝状,头、胸、腹不明显,腹部末端有产卵孔,尾端具有排泄孔,足较细小。雄成虫平均体长1.28mm,平均翅展2.23mm。触角丝状,翅透明,具有2条明显的翅脉,基部分离。全体棕褐色,头及胸部背板色较深。

枣树树干为何纷纷披上“白衣”?原来是龟蜡蚧在“搞鬼”

枣龟蜡蚧越冬雌成虫的正反面

  卵椭圆形,长0.3mm左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深红色,近孵化时紫红色。

  初孵若虫体扁平,椭圆形,体长0.5mm左右。触角丝状,复眼黑色,腹部末端有臀裂,臀裂两侧各有刺毛1根,足细小。若虫在叶片上固定12~24h后,体背开始出现2列白色蜡点,3d左右蜡点相连成粗条状,虫体周边出现白色蜡质芒线,7-10d后蜡壳形成,周边有三角形蜡芒12个,头部蜡刺尖而长,尾端有短而有缺裂的蜡刺。后期,若虫蜡壳加厚,雌雄形态上出现差异。雌虫蜡壳卵圆形,背微隆起,周边有7个圆突,呈龟甲状;雄虫蜡壳椭圆形,呈星芒状。

  只有雄虫在介壳下化蛹。裸蛹,棱形,棕褐色,翅芽颜色较淡,腹节不明显,平均体长1.16mm,体宽0.44mm,有明显的交尾器。

枣树树干为何纷纷披上“白衣”?原来是龟蜡蚧在“搞鬼”

枣龟蜡蚧的成虫与若虫(上)、危害状(下)

  枣龟蜡蚧的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枣、柿、梨、桃等果树,近几年来成为枣树的一种危险性害虫。龟蜡介壳虫以孵化后的若虫固着在枣叶上吸食汁液,同时排出大量排泄物,全树枝叶7-8月雨季汛期时常引起黑霉菌寄生,叶面被污染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幼枣大量脱落。一般发生此虫危害后,如不及时防治,3-4年即有可能造成绝产;而枣头、枣股会相继枯死。

  枣龟蜡蚧的防治办法:

  1、柴油乳剂的应用与配制

  枣树休眠期。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冠内的病虫枝,集中烧毁,然后及时喷洒7%的柴油乳剂,当喷药约有30 min后,用木棍敲打树枝,震落虫体,效果良好。

  枣树生长期。6月底至7月初喷施0.2%-0.4%柴油乳剂防治刚孵化的初龄幼虫,若同时加入其他有机磷农药,不但可提高防效,还可杀死其他害虫。

  2、保护天敌

  如体外寄生昆虫长盾金小蜂,体内寄生昆虫姬小蜂,其次还有瓢虫和捕食性昆虫等,要加以保护。

枣树树干为何纷纷披上“白衣”?原来是龟蜡蚧在“搞鬼”

草蛉等昆虫是龟蜡蚧的天敌

  3、增施有机肥

  枣树被龟蜡介壳虫危害后,树势非常衰弱,枝条抽生很缓慢,且生长不良,花芽难以形成,花少,产量低,枣果品质差。增施有机肥后,可以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酸碱度及水、肥、气、热环境,增加透气性,利于枣树根系生长,提高树体的抗性。

  4、药剂防治

  由于枣龟蜡介壳虫出壳后7-10d其背部即全部披蜡,因此,喷药时间的早晚对防治效果有很大影响,若虫孵化初盛期为喷药适期。

  作者:陈晓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策划:赵清建 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