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害群之蜂”松树蜂:树木难以承受之灾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害群之蜂”松树蜂:树木难以承受之灾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1-10 16:3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已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高达670余种,近年来,红火蚁、美洲大蠊、巴西龟、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物种更是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

  外来物种入侵为我国生态系统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本文要介绍的外来入侵物种名为松树蜂,已被列入《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

“害群之蜂”松树蜂:树木难以承受之灾

松树蜂,左为雌虫,右为雄虫(图片来自《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松树蜂是什么?

  松树蜂(学名Sirex noctilio Fabricius),别名云杉树蜂、辐射松树蜂,分类为膜翅目树蜂科。成虫体长约10~44mm,雌虫体形略大于雄虫,羽化的松树蜂中,雄蜂数量占绝对优势,有时高达10∶1。

  松树蜂的“老家”是欧亚大陆和北非,后来传入澳洲、南美、北美、非洲等地。2013年,我国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了它的身影,如今松树蜂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

  松树蜂一般1年1代,但气候寒冷时,一个世代也可能持续2~3年。在我国东北,成虫羽化期主要持续时间为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主要危害松属(Pinus)植物,在我国则主要危害樟子松。

  松树蜂有何危害?

  松树蜂幼虫的取食和钻蛀,能对寄主树木造成严重破坏,可危害所有的松树种类,包括:松属、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以及美国松属等。

  松树蜂在产卵时,会将体内的昆虫毒素和贮藏的共生菌注入产卵道内,这种毒素和共生菌会严重影响寄主体内的水分平衡、光合产物运输等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同时,寄主树木的木质纤维素等物质和树体内部结构也因此被降解和破坏,寄主树木的防御能力逐步被削弱,从而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树木死亡。

  松树蜂具有传播速度快、能迅速引起树木死亡等特点,在我国寄主植物种类多、面积大、适应能力强,会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害群之蜂”松树蜂:树木难以承受之灾

松树蜂危害状(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防控松树蜂?

  松树蜂的防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疫区检疫:限制松树蜂疫区出口松属、云杉属等松树蜂主要寄主植物及其制品,并严格在运输、包装等环节开展松树蜂检疫,防止松树蜂扩散至其他地区。

  2、合理规划营林:松树蜂倾向于危害衰弱木,应及时伐除衰弱木及枯立木,减少其适宜的寄主数量;林分密度大容易引起松树蜂群体性增长,应适当间伐,控制林分密度。

  3、物理诱捕处理:可在林间设置诱木,在松树蜂羽化期前在树木浅表环割树皮引诱松树蜂产卵繁殖,羽化期后集中处理诱木。

  科学性把关:徐乐天(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谢芸

  文案:袁嘉文(实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