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6-08 08:00

  编者按:“强天下者必胜于海”。近年来,我国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市场流通、对外开放等优势,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力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我国在海水养殖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有哪些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之际,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海水养殖系列科普文章,欢迎关注!

  15年前“世界海洋日”的确立,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一个共同关注的平台。如何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建设海洋“牧场”也许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为什么要建海洋牧场?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和陆源污染,海洋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逐渐失衡、渔业资源衰退。

  海洋牧场,可以通过人为放牧,恢复海域生态环境,丰富海洋资源,是全球科学家公认的有效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案之一。

  海洋牧场是我国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海洋牧场有哪些功能或作用?

  生态功能。海洋生物栖息地建设好了,让鱼虾贝蟹们遇到敌人有躲避的地方;生境好了,海域生态系统食物网逐步恢复,鱼虾贝蟹们就有饵料可吃,有安全繁殖下一代的场所,虾兵蟹将们多了,海域生物多样性展示出来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的功能也就增强了。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生物孵化器形成,鱼虾蟹类增多

  环境功能。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在海洋中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碳汇功能,海洋牧场是碳汇渔业的主要方式。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水中碳汇形成示意图

  社会功能。海洋生态恢复好了,不但提供给我们可食用的水产品多了,也给我们的业余生活创造了许多空间。当海洋牧场建设好后,海上休闲观光、海洋科普探秘、海上文化传播都能够得到发展,也能促进新渔村的建设、帮助渔民增收。

  海洋牧场能随时随地提供新鲜优质的海鲜产品,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还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同时,海洋贝类、藻类可以减轻水域富营养化,净化水质,降低大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

  海洋牧场建设的范围不仅在海域,也在陆地。陆地上是水生生物的苗种繁育、产品加工、牧场运行管理的基地,海域是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增殖放流、生境修复、采捕收获的生产空间。因此,海洋牧场需以海域为主体、以陆地为依托进行合理统筹规划,通过实施技术先导,实现海陆一体化建设。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目前针对海洋牧场的生境营造,我国已建立了人工鱼礁材料筛选技术、礁体生物附着技术、抗滑移搞倾覆技术、礁体礁群配置组合技术、物理环境功能造成技术和礁型设计与结构优化工程技术,为海洋生物建好了安居之所。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建好的房子 图片来源:大连海洋牧场研究院

  针对海洋牧场的海藻场和海草床生境构造,我国已经研发了马尾藻、海萝、江蓠、龙须菜繁育技术、苗种附着技术、海藻最适增殖技术;针对红树林的研究,确立了种红树林地址选择和树种的选择、引种、栽培等技术,并已经开始进行红树林湿地的修复。更重要的是,我国南海区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珊瑚进行全面研究,建立了典型热带珊瑚戚增殖修复技术、珊瑚自然移植修复技术、珊瑚移植固定技术、珊瑚人工繁育技术等。这些努力,为海中“花园”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技术的突破,让我们不但可以在海里给鱼虾贝蟹们建造美观耐用的房子,还可以构造和谐“小区”,让不同品种的水生生物共同生活。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水中绿色花园 图片来源:大连海洋牧场研究院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海洋牧场的入住居民 图片来源:大连海洋大学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海洋牧场的入住居民 图片来源:大连海洋牧场研究院

  我国的海洋牧场有几种类型?

  一是渔业增养殖型的海洋牧场,以渔业生物即海产品增养殖为主,通常近海沿岸。海参、鲍鱼、海胆、梭子蟹和一些鱼类等水产品都能在这类海洋牧场生长。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二是养护型海洋牧场,以海洋环境生态养护和修复为主,致力于恢复海洋生物的天然生境,让鱼虾蟹贝们自然繁衍生长。其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产卵场,保护濒危物种。

  三是休闲型海洋牧场,以发展休闲渔业为主,通常在沿岸,依托渔村、渔港等。主要产品是休闲产品,可以把休闲渔业、科学探索、科普展示与海洋牧场建设相结合并共同发展。

  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美丽海洋梦的途径之一,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海洋以蔚蓝和生机。

  作者:刘雅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助理)

  审核专家:代国庆(中国藻业协会秘书长)

  策划:武玥彤 谢芸

  编辑:谢芸 蒋睿仪(实习)

【世界海洋日】现代海水养殖模式——在海洋中“放牧”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