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炎饮食”真的有用吗?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抗炎饮食”真的有用吗?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3-05-09 19:58

  五一假期刚刚结束,不少人在这个长假中享受了各种美食佳肴,但是回到现实中却发现身体不太适应。

  图源:gifer

  有些人可能感到上火,口干舌燥;有些人可能感到胃胀肚痛,消化不良。这些不适感通常都与饮食有关,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体内炎症反应的增加。所以,我们今天来聊聊“抗炎饮食”,看看如何通过饮食来降低炎症反应,让身体恢复健康状态。

  对于“抗炎饮食”。有人说,不注意抗炎,可能患上很多疾病;有人说,某某食物比其他食物的抗炎效果更好;还有人,推荐膳食补充剂。

  相关讨论,图片来源:微博

  这些说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一下慢性炎症。

  什么是慢性炎症?

  炎症,是人体的一种应急机制;而慢性炎症,可以看成错误的预警。

  我们可以拿日常事物打个比方:每年夏天,沿海城市都会遇到台风。为了应对这种灾害,政府会发布台风预警,通过电视、手机通知大家;也会设法减少损失,比如,公交车、地铁停运,呼吁市民待在室内;还会调集人力,一旦遇到电力故障等突发情况,立刻进行检修。

  当免疫系统检查到致病微生物,同样会进行应急管理。比如,肺炎会引起发热,结膜炎会导致眼睛红肿,提醒我们注意自身的状态;比如活力下降,让我们变得不爱运动、总想在床上躺着,以便节省能量,全力应对感染;比如,改变局部组织的状态,尽可能多地调集免疫细胞,将入侵的微生物杀死。

  因此,正常情况下,炎症有明确的原因,发展非常迅速,可以引起明显的不适。不过,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炎症—— 全身性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与正常情况相反:没有明确的原因,持续时间很长,甚至可能持续终生,而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有炎症。

  慢性炎症是百病之源吗?

  慢性炎症的确与许多疾病有关。

  按照原因,可以将疾病分为两大类:一类,就像前面提到的肺炎、结膜炎,跟微生物感染有关;另一类,跟感染无关,称之为非感染性疾病,也叫慢性疾病。

  慢性病是人类的头号死因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这几年,有许多关于微生物的科普。很多读者可能觉得惊讶,原来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藏着如此之多的危险生物。其实,慢性疾病的种类同样很多,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它们的影响范围很广,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而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寿命。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希望搞清楚这些疾病的详细机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患者的身体都出现了全身性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的后果,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要是一个城市,发布了错误的台风信号,会发生什么事呢?答案很显然,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与此相似, 全身性慢性炎症可能会影响人体代谢,乃至伤害细胞,进而引起种种慢性疾病。

  慢性炎症有办法检查吗?

  目前还没有准确、方便的检查办法。

  炎症反应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物质,比如C反应蛋白。研究显示,全身性慢性炎症会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不过,这种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对细菌、真菌、寄生虫都比较敏感,还跟肿瘤、组织坏死有关。换句话说,C反应蛋白增高,未必是全身性慢性炎症。

  其他的炎症标志物,也有类似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检测全身性慢性炎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案。不过,全身性慢性炎症毕竟是不正常状态,如果长期存在, 可能引起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比如,反复感染、总是感到疲倦。

  慢性炎症的表现,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怎么摆脱慢性炎症?

  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弄明白全身性慢性炎症的来源,不过,确定了一些危险因素。如果存在这些因素,遇到全身性慢性炎症的可能性会变大。

  幸运的是,大部分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且都是我们说过很多遍的,比如控制体重、注意饮食、规律作息。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哪些事儿和慢性炎症有关?

  另外,要提醒大家: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举个例子来说,能量摄入是全身性慢性炎症的危险因素,但是,谁能不吃饭呢?再如,酒精可以略微地减轻炎症状态,不过,综合考虑利弊,还是不要过度为好。

  吃的方面,要注意什么?

  也是老生常谈的。

  抗炎饮食,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2009年,学者们发现,食物成分和人体的炎症状态存在关联。比如,β-胡萝卜素、咖啡因可以降炎。由此,提出了一种以降低或减少全身性慢性炎症为目标的饮食方案,即,抗炎饮食。

  那么,是不是多吃点抗炎的食物,就万事大吉了呢?

  当然不是。

  日常饮食,成分复杂,需要注意各成分的数量关系。β-胡萝卜素可以抗炎,一大盆红肉炖萝卜,效果就反过来了;咖啡因固然可以减少炎症,不过,按照学者们的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210~400mg咖啡因就行了。再者,做饭的方法会影响食物成分,比如,高温烹饪肉类,会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糖基化终产物,这些物质都会促进炎症发生。

  结语

  全身性慢性炎症,听起来比较新鲜;应对它的方案,却不算稀奇。只要健康生活,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 CLINICAL C S of N O C N and H M B of C N S. 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10(1): 57-63.

  [2] SHIVAPPA N, STECK S E, HURLEY T G, 等. 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a literature-derived, population-based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J/OL].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2014, 17(8): 1689-1696. DOI:10.1017/S1368980013002115.

  [3]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等. 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J/OL].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8, 52(11)[2023-04-28].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l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MwNDI2Eg96aHlmeXgyMDE4MTEwMDQaCGt5bm94d2cy. DOI:DOI:; 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8.11.004.

  [4] FURMAN D, CAMPISI J, VERDIN E, et al.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the etiology of disease across the life span[J/OL]. Nature Medicine, 2019, 25(12): 1822-1832. DOI:10.1038/s41591-019-0675-0.

  [5] PAHWA R, GOYAL A, JIALAL I. Chronic Inflammation[M/OL]//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2023-04-27]. 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93173/.

  [6] VAHID F, RAHMANI D. Can an anti-inflammatory diet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or treating viral respiratory diseases? A systematic narrative review[J/OL]. Clinical nutrition ESPEN, 2021, 43: 9-15. DOI:10.1016/j.clnesp.2021.04.009.

  [7] ROCK C L, THOMSON C, GANSLER T, et al.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ncer prevention[J/OL].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0, 70(4): 245-271. DOI:10.3322/caac.21591.

  作者:赵言昌 科普作者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韩国

  • 习近平抵达韩国受到热烈欢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
2025-10-30 13:03
记者10月29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研究》课题组测算,2024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74.2(以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3%。
2025-10-30 10:15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正成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
2025-10-30 10:12
记者10月29日从水利部获悉,由水利部制定的国家标准《幸福河湖评价导则第1部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下(含)河流》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
2025-10-30 10:06
截至2025年3月,全国已建成66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200余处省级示范煤矿,拥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1.6万余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2025-10-30 10:04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5-10-30 10:00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
2025-10-29 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的工业化生产。
2025-10-29 09:36
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仅上半年,用户规模就增长了2.66亿人。
2025-10-29 09:35
当掌勺者从有体温的师傅变成由代码驱动的机器,以人和环境为核心的传统监管模式也面临着新情况。
2025-10-29 09:35
今年年产量首次突破1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稳定产出的新阶段。
2025-10-29 09:33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临睡时刻,总觉得口干舌燥,害怕会频繁起夜,但又忍不住想大口喝水。每当此时,一些人不免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什么问题了?
2025-10-29 09:32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
2025-10-29 09:31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