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雪天气转寒,注意防寒保暖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图文 > 正文

小雪天气转寒,注意防寒保暖

来源:蝌蚪五线谱2022-11-22 13:03

  从小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的多了,但这时还不到严冬,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风寒侵袭,此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作者:沈越婷 北京市怀柔区气象局工程师 北京气象学会监事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天气转寒,注意防寒保暖

  小雪期间,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典型的天气特点是:冷空气频繁南下;降水量渐增;并且由雨转为雪,天气越来越冷,全国平均气温也将跌破冰点,北方多地陆续迎来初雪,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陆续进入冬季。

  小雪期间气温出现明显的下降,空气中的露珠逐渐凝结成霜,空气中的雨水也变成了雪花。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有时候是降下小冰粒。

小雪天气转寒,注意防寒保暖

小雪天气转寒,注意防寒保暖

露与霜

小雪天气转寒,注意防寒保暖

小雪天气转寒,注意防寒保暖

冰粒和雪

  我国古人将小雪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期间不降雨,所以见不到彩虹了。此时天空阳气上升,地面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不过小雪之所以称为小雪,是因为小雪期间,天气虽然寒冷,降雨逐渐转为降雪,但是毕竟寒气还不到最强的时候,雪量也不足,所以称为小雪,后面还有大雪、小寒、大寒。

小雪天气转寒,注意防寒保暖

  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气温急剧下降,空气干燥,非常适合腌制和储备食物。所以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不少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前后,刚好是一餐美味。

  此外,春夏秋三季可以有新鲜蔬菜吃,冬季天寒地冷,不能种植蔬菜,只能提前储藏,诸如土豆、大白菜、萝卜、洋葱等耐储蔬菜,就成了冬日餐桌上的主菜了。除此之外,北方一些地区习惯在小雪节气制作酸菜、腌制咸菜。虽然如今冬季蔬菜保鲜已不是问题,但这种腌制的习俗依然保存下来了,酸菜、咸菜还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

  从小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的多了,但这时还不到严冬,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风寒侵袭,此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强健体质,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饮食上也要注意适当“进补”,合理饮食,保养精气。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欢乐庆“六一”

  • 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女排联赛"开门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2023中关村论坛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新突破集中亮相,城市超级算力中心、自动驾驶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2023-05-30 10:14
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2023-05-30 10:12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