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玩“公主”玩具,可能和女孩子的身材焦虑有关?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玩“公主”玩具,可能和女孩子的身材焦虑有关?

来源:光明网2021-12-02 15:5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王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家长给孩子们提供的玩具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是启智的、一些是增加肌肉力量的、一些是锻炼灵活性的……然而,一些玩具背后可能还有一些心理学意义,这点却常常被忽视。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广受女孩追捧的公主玩具。

  金发碧眼的公主玩具往往和其他小动物玩具不同:给孩子们买的玩具鸭子,其外观可能是一个小雏鸭,就比如放澡盆的橡皮鸭;给孩子们买的玩具老虎,其模样更可能是小幼虎,正如手工缝制的萌萌布老虎。在这方面,形形色色的公主类玩具却往往不是儿童的样子,而是一个拥有非常明显的第二性征的成年女性。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公主的第二性征还通过各种服饰被进一步放大到非常引人注目的程度。

  毫不夸张地说,其实大多数公主玩具就是一个浓妆艳抹的成年女子形象。

  而且,这个成年女性的体型非常不真实。以芭比为例,她的体型和普通成年女性确实大不相同。有研究者指出,一个普通的美国成年妇女若要成为芭比的样子,需将目前的身高拔高2英尺,脖子拉长3英寸,胸部扩大4英寸,腰部缩小6英寸。据估计,芭比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6.2kg/m2,一些公主玩具的BMI估计值甚至低于10,而成年人健康体重范围的下限是18.5。

  童年期是人们形成身体认知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孩子们总是玩这些“变形”成年人的玩具,会让女孩子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呢?她们会知道这些身材是“人造出来的”吗?她们会追求这样的身材吗?这些问题很值得思考,尤其是当下青春期的女孩普遍存在对自己身材的不满——这种情况就像一种流行病一样,而且其主要症状在于对于超瘦身材的盲目追求和羡慕。

  这个担心可不是研究人员没事瞎琢磨,确实有一些数据表明,6-14岁的女孩们会把这些身材当做“标准身材”,并且拿自己的身材跟这样的身材进行比较。研究者推测,可能是女童在接受成年人礼物的时候,会认为公主的身材是成年人认为的理想女性身材,甚至会觉得成年人希望自己长大后也成为这样“可爱”而“理想”的女性。

  有研究者把几十个英国5-8岁(1、2和3年级)的女孩随机分成两组,然后给她们读同一个故事。其中,三分之一的女孩们看芭比插图的图画书,三分之一的看一个胖娃娃插图的图画书,最后三分之一的女孩看的插图中没有人物形象。读完故事之后,研究者让这些女童评价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阅读带芭比插图材料组的女童们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比另两组要更低,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中。因为这些女孩子们是随机被分组的,因此,研究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短暂地接触和芭比相关的形象,也能诱发女童对于自己身体的不满。三年级的孩子中芭比的负面影响不那么明显,这可能不是因为她们对这类不良的信息免疫——而是这些大一点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被太多类似于芭比的信息轰炸过了,因此五分钟的图片对她们没有太大的影响了。事实上,该研究中三年级的女孩对于自己身体不满意程度是三个年级中最高的。

玩“公主”玩具,可能和女孩子的身材焦虑有关?

  (插图:杨璟绎)

  心理学研究的发现,往往是基于一小群的结果推论出来的,不能推导到每个个体身上。公主玩具陪伴很多孩子度过了温暖有趣的童年。然而,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们在玩这类玩具的时候,表现出对于“公主”身材的羡慕,那么作为父母,就需要告诉她,这个不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模样。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自我的接受程度密切相关。自我是一个多维度、多方面的内容,当然包括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可能她们比生活中其他任何一个阶段都更重视自己的容貌,也更容易吃来自容貌方面的苦。不应该让孩子们从这些创造出来的假人,或者那些在镁光灯下闪来闪去的个体来推测。

  有一次笔者给学生上课,让班上的同学掏出手机搜索自己喜欢的明星的身高和体重,然后计算BMI。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课堂任务,欢天喜地地开始动手。经过计算之后,一个同学满脸惊愕带着狐疑告诉我:“老师,她的BMI只有14。”这真的是一个命悬一线的体重。

  (作者系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 心理学博士 二级心理咨询师)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救灾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