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火星一直被人各种撩。
这不,中东“土豪”阿联酋最近也高调宣布要进军火星。这个不差钱的国家表示,要在2117年前移民火星,甚至在红色星球上再建一座迪拜塔。
“火星2117”计划的第一阶段是形成科学突破小组。目前,阿联酋航天局已经和法国和英国航天局建立起合作,未来这个国际科研团队还会不断扩大。而阿联酋走向红色星球的第一步,将是2021年的火星登陆探测任务。
2010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提出,面对地球有限的资源和不断膨胀的人口,人类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不是留在地球,而是向外太空寻找出路。他预测,2050年,人类将实现火星移民。
霍金负责预测,有人负责执行。此后,NASA、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等均公布过火星移民计划。这是迄今离人类征服另一个星球最近的行动。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这个想法“不靠谱”。
火星会成为地球的接班人,成为人类另一个家园吗?
移民火星,这些“大拿”早有计划
早在2012年年底,荷兰一家私人公司“火星一号”启动“有去无回登陆火星计划”。他们预计于2018年将无人驾驶汽车发送到火星上,在2024年将首批4名火星宇航员发射升空,并于2025年初步完成火星永久殖民地建设,此后每两年都将输送4名宇航员到火星,并最终达到有40人定居火星的目标。
今年2月16日,“火星一号”宣布了将火星殖民项目延期5年的消息,称已将首次发送船员的时间调整至2031年(此前为2026年)。其CEO表示,本次调整是为了有更多时间来筹集资金,而且,新时间表可以显著提升任务的成功率。
搞定火星这种大事儿怎么少得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该机构也在2015年10月份发布了在火星上建立永久聚居地的计划书,列出了建立“外太空居住设施”的详细计划,以此作为向火星移民的跳板。计划提出,到2030年人类将在完全独立于地球的火星聚居地工作和生活。
随后的2016年,不甘寂寞的埃隆·马斯克国际宇航大会(IAC)上做了题目为“把人类变成星际公民”的演讲,首次全面详细地介绍了SpaceX飞往火星的火箭计划。
火星之旅,如何去是个问题
阿联酋土豪有的是钱,NASA则有各种高大上航天技术加持,SpaceX又是商业航天的佼佼者,有这些大户们在,移民火星这事儿听起来很美是不是?但是,重点来了,目前为止,人类连登陆火星这件事都还没完成呢。
“移民火星这件事情不靠谱。”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卫星平台总师陈昌亚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首先是移民怎么去的问题。“火星和地球之间每两年有一个发射窗口,去往火星单程需要300天左右,运送航天员去可能没问题,但移民至少是一个小组,还要带大量生活设施,即便使用核动力或将来更先进的动力,这个时间也会很长,所以,缺乏运输移民小组和生活设施的支撑能力。”陈昌亚说。
而且,送几个宇航员和大规模运送人群也是不同的概念,即使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成功登陆火星,但那并不意味着具备了火星移民条件。
在马斯克的计划中,高超过300英尺(约合91.4米)的火箭可重复利用,最终将把名为“星际交通系统”(ITS)的飞船送往太空。而飞船每次可以运送100名乘客和货物。不过马斯克也指出,目前的关键问题是降低火星飞行成本,从而吸引潜在的志愿者。“如果票价达到每人100亿美元,那么你无法发展出能自我支撑的文明。我们的目标是将成本降低至美国普通住房的房价,即约20万美元。”马斯克说。
陈昌亚认为,另一个问题是去往火星途中人类的身心健康得不到足够保障。“虽然俄罗斯、欧空局做过一些模拟火星的实验,但那毕竟是在地球上做的模拟试验,与实际情况(如失重、活动空间、心理等等)都有很大差别。”
确实,此前,英国《焦点》杂志也以封面文章《前往火星的单程之旅》访谈各路专家,认为“火星一号”不是妄想,但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生活在火星的宇航员所体验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大约三分之一。而失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骨骼和肌肉会迅速损耗。根据对国际空间站中14个宇航员的研究表明,在太空中停留4至6个月,骨质流失表现最明显的髋部流失速率为1.5%/月。因此,在历经7个月的飞行到达火星后,骨质流失在最坏的情况下将损失10.5%。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没有解决方法。
住在火星,人类能活下来吗
假使人类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来到火星,咱们能在那儿活下去吗?陈昌亚认为“够呛”。
“从已有的探测结果看,火星上的环境极为恶劣,火星上缺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液态水和可供呼吸的空气。即便将来有一天人类有能力少许改造火星,但那也远不足以支撑移民生活所用。”陈昌亚认为,人类着陆火星进行科学探测并返回,尤其是在火星轨道上环绕并返回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这并不是火星移民,人类应该好好珍惜地球家园。
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行星专家郑永春却认为“这都不是事儿”。“相比于太阳系内的其他星球,火星的环境对人类来说还是非常友好的,至少有大气。虽然二氧化碳含量比较高,但它可以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密闭空间内实现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郑永春说。
郑永春还分析,火星上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水,现在也还有很多水。火星土壤的含水量大概是5%,地下还有冰,所以火星上不缺水。有水就可以种出植物,水分解又可以变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可以用来烧饭,氧气可以呼吸。地球土壤里面有的营养元素,火星土壤里面也都有,而且磷、镁这样的营养元素,甚至比地球土壤还要高。
“从这个角度来讲,火星是整个太阳系里面跟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它也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是未来唯一有可能经过改造,实现大规模移民的行星。”郑永春预测,2036年左右,人类将第一次登陆火星。
第一批登陆火星的人可不是“到此一游”那么简单,按郑永春的说法,这些先行者需要搭建火星定居点,搞定包括能源供给站、氧气生产站、水源生产站、火星农场等基础设施,把火星旅馆先建起来。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居住点建立社区,并摆脱地球供给,形成火星文明,到那时才算是火星移民。
“未来一百年左右,我们可能在火星上有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这个城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不再区分国家。”郑永春说,他的有生之年应该是等不到火星移民的那一天,但探险者们绝对会去尝试这一行动。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