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紫外线能防控近视?待议!

2017-02-28 10:15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7-02-28 10:15:20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撰文 | 蓝卫忠(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副教授、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

  近日,国内很多新闻媒体报道了发表在EBio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1】,认为波长在360到400nm(纳米)之间光谱能抑制近视,并提议日后或许可通过光源改造(增加对应波段的成分光)来解开目前近视发病率高居不下的困局。

  我与同事仔细阅读了原文。该研究工作的主要结论包含以下几点:

  1、研究人员首先发现365nm光谱能抑制小鸡实验性近视的发展;

  2、发现365nm光谱能上调小鸡视网膜EGR1(一种近视的抑制基因)的表达;

  3、发现380nm光谱也能上调培养的小鼠视网膜光锥细胞系EGR1的表达;

  4、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配戴阻隔紫外线(短于400nm的光谱)镜片的青少年相对于无阻隔紫外线功能镜片的青少年(13-18岁),近视程度更高;

  研究存在的问题

  乍一看,该研究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说,既包含了动物体内实验(小鸡),也包含了体外细胞实验(小鼠的视网膜光锥细胞系),还包含了相应的临床数据,均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但读者在理解此文时,仍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该研究所使用的365nm或者380nm的光谱,在国际上通常被认定属于A段紫外线范畴(UVA)。

  波长在10nm-400nm的光谱通常被认定为紫外线(UV)

1

  2、小鸡与人类的眼球生理存在显著的差异。比如,UVA(低至350nm)均能较好地通过小鸡的角膜、晶状体等屈光间质而到达视网膜,且小鸡视网膜也含有对UVA敏感的感光细胞,所以小鸡能“看见”UVA。于是,UVA上调EGR1、抑制实验性近视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400nm以下的光谱几乎不能为人类所看见。这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角膜以及晶状体能阻隔大部分在此范围(10nm-400nm)的光谱;另一方面,由于人类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对400nm以下的光谱并不敏感,因此,人类并不能“看见”UVA。

  3、与小鸡类似,小鼠也能“看见”UVA。因此,该研究在体外直接利用UVA对小鼠的视网膜细胞进行照射,得到类似于小鸡的实验结果也是预料当中。

  4、本研究最关键的一部分是临床研究的结果。该部分采用的是回顾性研究(编者注:指以“现在”为起点回顾过去的研究结果,可通俗地理解为对过去研究结果的一种“随访”)设计,比较了佩戴具有阻隔紫外线功能的镜片(包括隐形眼镜)对近视影响的进展情况。

  正因为是回顾性研究,所以两组对比的过程中,包括年龄、性别、初始屈光度以及角膜接触镜的材料(影响光谱的穿透性)、光学设计(影响视网膜的光学信号等)等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既往研究已经证实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近视进展速度。

  因此,正如文章作者在文末指出的一样,这是本研究的一大缺陷,尚不能证明阻隔紫外线后会加速近视的加深(或者说,透过紫外线后能减缓近视的加深),这还有待设计严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科学尚无定论

  值得强调的是,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对近视的影响的确是近年来科学界比较关心的话题。比如,早年学者在小鸡身上发现短波长光谱(如蓝光)能抑制实验性近视的发生、长波长光谱(如红光,波长大于650 nm)能促进近视的发生(Seidemann and Schaeffel 2002, Foulds et al. 2013),然而最近两个独立实验室却在树鼩(一种哺乳类动物)以及恒河猴身上发现完全相反的结果:即红光才能抑制实验性近视的发生。

  科学界对些这截然相反的研究结果仍没有很好的解释。是单纯因为物种不同?如果是这样,由于树鼩、恒河猴等与人类在物种上更为接近,这是否意味着红光才有利于防控近视?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但正如前述那样,由于人类的视网膜对于400nm以下的光谱几乎看不见,因此UVA与人类近视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太过关注。即使UVA能引起人类视网膜在某些方面的反应,对近视的防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潜在的毒副作用却仍不容忽视。因为科学界早已证实,长期暴露在UVA环境下会促进白内障的形成,并且因能诱导皮肤细胞的基因突变而显著增加发生皮肤癌的风险。

  当下,近视的发病率高居不下,俨然成为中国的“国病”,广大家长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眼健康高度关注,任何关于近视矫正或者近视防控的报道都会激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但任何一种新式的防控手段都应该在经过严谨、科学的实验之后方可应用。不仅如此,公众还应在评估其有效性的同时,务必正确看待其潜在的风险并加以权衡!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知识分子

 

[责任编辑:宋雅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