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留在南极的那俩“兄弟”咋样了?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留在南极的那俩“兄弟”咋样了?

来源:光明网2019-07-18 13: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18年11月2日,雪龙号启程前往南极进行第35次南极科考。科考期间,国家天文台在南极冰穹A昆仑站安装了两台视宁度测量望远镜(KL-DIMM),在经历了南极的寒冷和极夜的洗礼后,如今这二位“兄弟”怎么样了呢?

  跟北半球夏至同一天的南极仲冬节已经过去了,南极的至暗时刻也随之而去。

留在南极的那俩“兄弟”咋样了?

  图一:南极昆仑站视宁度望远镜及其8米高的塔架(安装时照片)

  在我国第35次南极科考期间,2019年1月国家天文台在南极冰穹A昆仑站安装了两台视宁度测量望远镜(KL-DIMM)。他们经历了冰霜的考验,也经历着今年极夜零下70多度的低温,但他们仍然在顽强地工作着。

  位于南极内陆高原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站目前还只是度夏站,冬季没有人员在现场。这些望远镜经过了特殊的设计和测试,在科考队离开后,可以无人值守、跟踪天体自动观测。在必要的时候,我们的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卫星通讯控制他们。

留在南极的那俩“兄弟”咋样了?

  图二:KL-DIMM头朝下自拍,可以看到他的两只眼睛(现场监控照片)

  KL-DIMM的主镜面上有两只眼睛,目的是直接测量视宁度。视宁度是光学天文台址的一个重要参数。视宁度好,对天体的观测就更清楚。

  冰穹A气温非常低,空气中的水汽很容易凝结在望远镜的镜面上,就像冬天眼镜容易结雾一样。但是,我们设计有特殊的冰雪防护和除霜的功能,保证KL-DIMM的两只眼睛不被遮挡。

留在南极的那俩“兄弟”咋样了?

  图三:KL-DIMM曾被冰霜困扰过(现场监控照片)

留在南极的那俩“兄弟”咋样了?

  图四:虽然KL-DIMM身上满是冰霜,但眼睛还是张开的(现场监控照片)

  两个望远镜从一月份安装至今已经工作了半年,获得了非常好的观测数据。随着极夜慢慢地过去,这哥俩的工作条件也会越来越好。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数据,为确认昆仑站的天文观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商朝晖,系国家天文台南极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昆仑队队长。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