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糖尿病
作为全球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21世纪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11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糖尿病日”
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今年的口号是
“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
职场人想远离糖尿病有什么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病内分泌科三区主治医师鲁轶臻
进行解答
1、现在大众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现在大部分人对于糖尿病,都不太在乎,放任自己的血糖不管,这是最常见的。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可能会有一些误区。他们认为无糖的食物没有糖,就肯定不升血糖。其实这些食物也是精制面粉制作成的,只不过里面没有添加额外的糖分,所以其实也是会升高血糖。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无糖饮料,里面只有一些代糖。有些人认为这些饮料不会升高血糖。其实代糖成分也会刺激人体胰岛β细胞工作的,也会升高血糖。
还有一个误区,血糖高的病人,自己在家可能不会去监测血糖,这样的话他不知道自己血糖情况。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急性并发症,像糖尿病酮症,严重者进而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第二个是可能会有慢性并发症,出现眼底、周围神经、肾脏的病变,这些都是没有监测血糖的后果。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控制饮食之外,还要加强锻炼、对自己的血糖进行长期的监测。
2、糖尿病对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会造成长期影响?
第一个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眼底的病变。时间久了,可能会出现看东西模糊的症状,严重的话会出现眼底的出血。
第二个是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会有一些手脚发凉、发麻,蚁行感、袜套感或者疼痛感,尤其手指头尖、脚指头尖会出现针扎的感觉。最严重的情况是患者对冷热疼痛感觉迟钝,有的病人甚至连踩到钉子都没有反应。所以糖尿病患病时间长了,一旦出现肢体末梢感觉异常,一定要尽快就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第三个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肾脏的病变。病人往往会出现尿液泡沫的增多,平时感觉腰酸乏力、身上总是没劲儿,甚至出现双腿水肿。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大家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这时候有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肾脏,甚至离尿毒症就差一步之遥了,这个时候治疗起来就相当棘手了,是不可逆的,甚至要面临透析的风险。
3、职场人士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上有哪些特点和风险?有什么特别的管理建议?
职场人群的血糖是跟他工作性质包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可能会长期面临熬夜、作息不规律,长期久坐、不运动,加上如果有家族史,患糖尿病的概率会明显升高。熬夜加班工作时必然会点夜宵,它会消耗体内的胰岛素,有些职场人群可能经常会点一些含糖饮料,长期摄入高糖成分的饮料也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这一系列生活、饮食习惯,包括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这种可能患糖尿病的概率要更高一些。
针对职场有糖尿病的患者,首先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要纠正饮食习惯,我们提倡一日三餐,按时按点进食。
其次,不要一整天都坐在办公室。哪怕是饭后运动,快走和慢走半个小时,也是可以的。每周进行2到3次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等,这些都能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最后,我们还需要监测自己的血糖。具体可以每一周测三天,每一天可以测三个点,空腹测一次,然后两餐饭后2个小时之后再测一次。自己准备一本血糖监测表,方便就诊时大夫能够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方案。
4、长期喝奶茶等含糖饮料会不会喝出糖尿病,应该控制在怎么样的频次?
经常喝奶茶、含糖饮料,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来说,糖尿病的患病率要更高一些。
对于这种含糖饮料,我们还是建议尽量要少喝,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摄入了足够的糖分。不过,什么甜饮料都不喝,也确实生活得比较枯燥。那我们可以怎么选择呢?可以尽量一周喝个一次或两次。
在选择饮料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茶水类、黑咖啡等无糖咖啡,不要去选择含糖的饮料。如果实在想喝饮料,尽量选择少糖或者无糖的。这种虽然口感上要稍微差一点,但是对血糖是有帮助的。在喝饮料的时候,也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奶茶里面尽量不要添加什么珍珠等各种小料,或者自己在家做奶茶也更有利于健康。
记者:谷沛遥、蔡琳
特别鸣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