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银杏树上的白果并非果实?揭秘银杏树为何“无果”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农科前沿 > 正文

银杏树上的白果并非果实?揭秘银杏树为何“无果”

来源:光明网2023-12-21 17:54

  银杏是中国特产的落叶大乔木,躯干挺拔,枝条在主干上近轮生而斜上伸展,整体树姿十分优美。大枝上再长出二级小枝条,并有长短枝之分,短枝生长缓慢,像长枝的浓缩版。冬季落叶后,树冠上疏散均布的矩状短枝犹如节日悬挂的小灯泡,颇为醒目。

  银杏最奇特的是它的叶片,如同一把把淡绿色的小扇子,有细长的扇柄,宽阔的扇缘中央常有一道浅浅的裂口;叶片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距状的短枝上3-5枚簇生。仲秋时节树叶变为一片片灿灿的金扇,迎风摇曳,满院生辉。

  银杏在远古时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第四纪冰川运动后只有中国的保存下来,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但银杏的人工栽培区甚广,世界各地庭园均有种植,这是因为它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都能生长。

银杏树上的白果并非果实?揭秘银杏树为何“无果”

白瑞兴 摄

银杏树上的白果并非果实?揭秘银杏树为何“无果”

  银杏树上的“白果”并非果

  雌雄异株的银杏4月开花,到了10月,雌株上可以看见一条条细长的果梗带着一个个小圆球垂挂树梢,小圆球的肉质外皮浅黄色,还覆盖了一层白粉,在枝叶中十分醒目,所以银杏俗称白果树。但请注意,这可不是银杏的果实,银杏是绝对不会结果的。

  这是因为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所谓裸子植物就是开花没有花冠,前期胚珠没有子房壁保护,后期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直接裸露可观的植物。所以,我们看到的“白果”其实是银杏的种子。其肉质外种皮含大量汁液,臭臭的,且具腐蚀性,人手不可接触太多。剥开外皮,里面是银白的光滑硬壳——中种皮,需要工具才能破碎,然后露出膜质、淡红褐色的内种皮,包被着两枚大大的椭圆形的子叶。

银杏树上的白果并非果实?揭秘银杏树为何“无果”

银杏的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

  银杏如何栽培应用

  银杏适应性很强,但在排水良好的酸性黄壤沃土上生长更旺盛。银杏生长较慢,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出种子要二十多年,且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种,因此又被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但它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据统计,在中国5000年以上的银杏树大约有12棵,是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之一。

  银杏为深根性喜光大树,在植物群落中应设计为第一层。其树干通直光洁、冠大荫浓、叶形古雅、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此外,银杏很少有病虫害,还能净化空气,抗烟尘、火灾和有毒气体,耐污染力高,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广泛用在我国南北各城市的行道树中。

  银杏不仅叶片奇特,且易于整形修剪,其制成的盆景干粗、枝曲、根露、苍劲潇洒,是中国盆景中的一绝。

银杏树上的白果并非果实?揭秘银杏树为何“无果”

银杏盆景

  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

  银杏木材优质(结构细、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是制乐器、家具的高级材料;但其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之称。

  银杏的种子——“白果”(去除外种皮后有点像开心果),可食部分味甘略苦,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丰富,且能减少雀斑、润泽肌肤、美容养颜。但有小毒,不能因为它看起来像开心果就多吃。吃生“白果”一天不能超过10粒,否则易引起腹痛、发烧等;煮熟食用毒性会减小。“白果”也是著名中药,对肺病咳嗽、哮喘等有辅助食疗作用,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

  有人喜欢用银杏叶泡水喝,这是错误的会危害心脏健康。但银杏叶可用于制作健康枕头,能改善人体呼吸、提高睡眠质量、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还可作肥料和杀虫剂。

  总之,银杏以其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受到世人的钟爱和青睐。

  作者:王珏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手绘插图:夏欣怡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