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造科普精品离不开工匠精神

2017-10-09 09:17 来源:科技日报 
2017-10-09 09:17:12来源:科技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王世平

  在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公示中,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科教社)的《竺可桢全集》喜获图书奖。而此前不久,科教社一套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原创大型科普丛书——“改变世界的科学”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科教社也成为为数不多的连续六届获此殊荣的出版社之一。科普图书能获大奖实属不易,究其背后,离不开一种科普出版人应该追求和具备的特质——用心。若把“用心”二字再提升一下高度,即工匠精神。

  以24卷《竺可桢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14年出版历程为例。2001年3月1日,《全集》编辑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宣告了这一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家著作出版工程正式启动。随后,编委会和编辑团队就投入了艰苦的持久战。《全集》所收文献纵亘59年,历经中国现代史之各个重要发展阶段,不仅所记述史实弥足珍贵,其文章写作样式、编辑出版规范、社会流行语言、术语译名演变等,也都真实地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样态和流变趋势,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为此,编委会和出版社坚持力求如实保存文本原貌,当编辑规范与保存文本忠于历史面貌发生冲突时,宁肯冲破现行的编辑规范。例如,《全集》中占比很大的竺可桢日记,在竺可桢生前从未示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私人史料性质的文字,加上竺可桢的知识面非常广博,日记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且经历了38年的历史变迁,不同时代人们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变化在日记中均有明显的体现。从科学的符号、公式和概念用语,到日常生活所用的名词、称谓等,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对这些,便需要编辑用心甄别,不能轻易按现行的标准作编辑加工。如“侵晨”,不用改成“清晨”;“雅片”,不用改成“鸦片”;“乃倩振公所为”,不用改成“乃请振公所为”。此种实例不胜枚举。经过14载艰苦努力, 24卷终告完工。

  “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与《全集》相比算是“小书”,含9个分册,覆盖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九大领域,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追寻两万年人类科学进步的足迹。这套丛书从启动到出版历时六年,内容经过了细致入微的编选斟酌和精心打磨。例如,搭建框架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各学科的编委编制出框架雏形并进行多轮调整和审核,各卷的主编也对框架进行多次修订,确定基本框架便用了整整三年;针对每一篇文稿,作者团队和编辑团队反复讨论,碰撞出不少新的认识“点”;由于书中使用了3000余幅精美图片,为了凸显对图片版权的重视,出版社还决定一一注明每幅图片的版权出处。这些图片除了从图片公司和个人处购得外,还有不少是画师根据要求专门绘制的。由于对图片的严格要求,丛书的面世时间大大延后。

  回首科教社的20年科普出版路,从“哲人石丛书”开始,“用心”二字便贯穿始终:从理念宗旨,到每一种书的列选;从约请译者,到编辑加工;从校对审读,到付印出版……凡此种种,唯有多用心,方能少出错。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打造科普精品,必得以工匠精神为之。不过,万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今天的出版环境,与20年前相比毕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对于年轻编辑来说,如何沉下心做高品质的科普图书真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

  (作者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宋雅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