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更多科学家为大众所熟知

2017-09-13 08:58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9-13 08:58:40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彭科峰

  日前,由国内企业家、科学家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的2017年度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潘建伟和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每人奖金为680万元。 一时间,科学家获得巨奖的新闻引发了大众关注。

  其实,这个未来科学大奖从去年诞生之际就引发了众多关注。因为这一奖项不但有马化腾、李彦宏等知名企业家赞助,而且其奖金数额也远超此前的各类奖项。部分网民甚至认为金额过高,因为“这些科学家都没听说过”。

  事实上,部分网民对未来科学奖的态度,也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些弊端。在当下的中国,科学家是一个长期被公众、被舆论忽视的群体。一条明星结婚的新闻在网络的搜索量可以破亿,而科学家重大成果发布的新闻往往只有数千的浏览量。可以说,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大批默默前行、潜心科研的优秀科学家其实都非常陌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展,离不开大批科学家的贡献。不管这些科学家是从事物理、化学等基础研究,还是从事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互联网技术开发,在今天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但是,因为科学家的工作过于专业,和大众往往有一定距离。同时,大众对于金钱、财富和“成功学”的盲目追捧,自动忽视了科研工作者,导致今天的科学家乃至科学研究事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冷遇。也只有像潘建伟、施一公等人获得数百万元大奖的新闻,才会引发普通民众的关注——尽管很多人的关注点仅仅在于奖金数额上。

  在当前国家加大对科研投入、科研人员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加大科学普及工作的力度,让更多的普通人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群体,让科学流行起来,让科学家拥有更多的美誉度并获得更多的支持。科学家不仅需要获得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需要来自大众的认可和关注。毕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曾经让陈景润激励了一代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今天的中国,也同样需要有更多后备力量加入科学家的队伍之中。

[责任编辑:宋雅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