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出现缺血性中风莫慌张,把握黄金4.5小时是关键

2017-03-29 17:18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2017-03-29 17:18:16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作者:责任编辑:白璐

  人们对中风并不陌生,然而却不是人人都知道中风还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缺血性中风,以及出现缺血性中风应该怎么办?

  湖北一公交司机每天抱中风乘客上下车。(吴奇勇/中国新闻网)

  什么是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也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的坏死或软化,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总人数的70%。缺血性中风的发生与年龄、家族史、是否有吸烟习惯等因素有关,在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史的老年人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往往病发后还会出现一些后遗症。

  如何早期识别缺血性中风?

  能否在早期识别中风的情况对患者及其家人来说十分重要,所以若患者出现以下任意一种症状时,就应考虑是否出现中风: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表现为患者不能抬举肢体,且拿不起东西;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表现为患者脸部两侧不对称,不能微笑,流口水;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表现为患者与人交往时,说话困难、口齿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4、患者的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变得模糊,表现为患者突然看不清东西,视野缺损或视物时出现异样;

  6、患者出现眩晕的症状,并伴有呕吐;

  7、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的症状,而且头痛从间断性变为持续性;

  8、患者出现抽搐或意识障碍。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送至医院进行头颅影像学(即CT或MRI)检查,确认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

  什么是缺血性中风的时间窗?

  当出现缺血性中风时,患者的脑部血管出现阻塞,如果阻塞的时间长达5-10分钟,梗塞灶周围神经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损害。一旦患者发病,就应及时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减少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害,这样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众多溶解血栓的治疗方法中,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简便且有效的措施之一。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溶栓药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治疗的时间窗,现在普遍认为发病后的4.5小时之内是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窗,患者血管再通的可能性不但会大大下降,还会对神经细胞造成永久性损伤。因此,争分夺秒抓紧这黄金4.5小时,尽早识别病情,尽快诊断,尽早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时间窗内能做些什么?

  1、推荐“FAST”判断法,这种方法既简便又能在早期识别缺血性中风。F即face(脸),让患者做微笑动作,观察脸部是否对称,嘴角是否歪斜;A即arm(手臂),要求患者同时平举双手手臂,观察是否有一侧肢体无力坠落;S即speech(言语),请患者重复说一句话,听一下口齿是否清晰,言语表达是否准确;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

  2、一旦发现患者有中风征兆,应立即拨打120,就近送往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病情。

  3、患者最好采用平卧位,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头部,患者出现呕吐现象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为患者解开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镇静,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

  5、有吸氧条件的患者应及时吸氧。

  小贴士:如何鉴别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很多人分不清患者到底是哪一种中风,那么如何鉴别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呢?

  出血性中风常见于50-70岁的人群,男性稍多于女性,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病情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达到高峰。出血性中风多发病急骤,患者迅速出现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CT检查显示高密度病灶。

  缺血性中风常见于60岁以上人群,患者可能并无高血压病史,多在安静的环境或睡眠中发病,起病缓慢,48小时内症状可达高峰。通常缺血性中风患者出现的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较轻,早期CT检查时可能并无明显表现,常在48小时后显示低密度病灶。(谢芳)

  本文由上海曙光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旭东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白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