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普频道> 正文

创新应成为转型升级源动力

2017-03-06 09:21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3-06 09:21:12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记者 陆琦 倪思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国家发展根基的实体经济,当务之急是要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要让创新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真正动力,唯有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建设。

  由此,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释放的最重要的信号。围绕创新,政府工作报告在基础研究、科技改革、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等领域,以及在营造全民创新精神、匠人精神等方面出现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表述,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举措。

  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这让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武向平感到振奋,但与往年一样,他还是没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对往年科技成果的总结。

  “很多科技成果都代表着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力,如果这些成果可以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会成为对创新能力的极大鼓舞。”武向平说。

  对我国科技发展前景看好的同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也表示,当前应更加注重科技发展的质量,特别是资金投入使用的质量。“只有质量提高了,才能够在有限和不断增长投入的情况下,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曲久辉认为,一方面是基础研究,特别是影响国家重大战略的基础研究,还应给予更多的投入。另一方面,中国的高技术发展还是相对落后,有些关键的技术、元件、材料还不能够自主解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和经济发展、整体科技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还应该继续投入和加强,特别是凝聚一些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组织一些重大项目,实施协同攻关。

  如何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传统行业是追赶,而新兴行业则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认为,如今已经到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

  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铝业公司董事长葛红林建议,强化中观经济掌控,让产业政策更精准。

  葛红林说,除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外,还有一些经济现象,比如区域城市经济、部门经济、行业经济,是国民经济活动在某一特定领域或部门开展的,即中观经济。

  “中央层面的宏观政策是正确的,微观层面的企业运营是服从的,如果中观层面的区域、产业、部门调控缺失,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比如,‘三降一去一补’仍然需要更加精准的可操作性政策。”葛红林直言。

  如何让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在提‘创新驱动’,政府这些年在这个方向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袁希钢表示,通过创新引领改造传统制造业非常重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何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技术,还有很大挑战。”袁希钢表示,目前,传统产业发展的波动与政策关联性较大,通过创新驱动来提升制造业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

  对此,葛红林建议,突出实体经济的重点,大力支持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发展实体经济的初心,是要突出发展现代制造业,突出它在实体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一旦制造业出现滑坡,短时间难以恢复,就像美国当前碰到的问题一样。”葛红林说。在罗霞看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规划、设计、制造的一部分。她认为,在制造的前端就应该植入“互联网+”的概念,可以改善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如何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

  “‘双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好的一个举措。”罗霞说,“只有大家都有创新创业的热情,这个国家才会成为一个创新的国家。”

  她认为,在推进“双创”的过程中,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怎么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当中,这很重要。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升益看来,要释放“双创”活力,需要政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创新环境,支持原创性产品迅速推向市场。

  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秦升益发现了一个“鸡”和“蛋”的难题。“一个新产品出来,消费者和客户一般会问‘你有标准吗,没有标准怎么用啊’,但我们去申请标准的时候,标准局又会问‘你有案例吗’。”秦升益说。

  对于目前初创科技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秦升益建议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允许和推进发明专利抵押贷款,形成初创企业的良好资金循环。

  如何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

  “这就要求在我们的规划设计中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罗霞看来,没有质量提升的转型升级,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现在竞争已经全球化了,即使在国内,人们也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产品的供给。而高精尖产品的供给就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罗霞说,“精益求精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还体现在服务、价格上,还有个性化的设计,这些都是传统产业未来转型升级中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提升质量水平,关键在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从事制造业近20年的企业管理者,全国政协委员、奥盛集团总裁汤亮清醒地认识到,把“中国制造”发展成为“中国创造”,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振兴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为此,汤亮建议,首先,要强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置顶原则,牢牢抓住主要矛盾的“牛鼻子”,花大力气推动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其次,要舍得花钱建设企业人才高地;再者,要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手段,推广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宋雅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