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天空之眼”千里制敌

2017-05-24 09:25 来源:科技日报 
2017-05-24 09:25:32来源:科技日报作者:责任编辑:肖春芳

  夜幕下,滑跑、爬升、进入任务高度……很快无人机抵达任务地点,开始了对目标的空中侦察。操纵无人机的飞行员和负责其他任务的几位战友,沉着冷静,动作娴熟。拉近、锁定、红外成像,几公里之外黑漆漆的目标及目标人物倏地变大,轮廓清晰可辨……

  5月17日晚,戈壁滩上,科技日报记者亲眼目睹了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带领学生进行的无人机夜航训练,亲眼见证了“天空之眼”的神奇威力。

  从军37载,飞过6种有人机机型,48岁“高龄”主动改装,成为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老飞”李浩有人机改装察打一体无人机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

  2011年2月,空军为推进新质战斗力建设,从部队选调无人机飞行员的工作全面展开。

  身为空军“王牌师”飞行尖子,当时的李浩,安全飞行3000多小时,即将达到战斗机飞行员的最高飞行年限。该飞的机型都飞了,该有的荣誉都有了。摆在他面前的路很多,面对亲人盼望他能停飞过踏实日子的愿望,李浩却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我想继续飞,新组建无人机部队肯定需要人,多年积累的飞行经验正好派上用场。”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无人机飞行员要从有人机飞行员里选拔?

  空军专家王明亮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有人机飞行员无论是从身体素质还是飞行经验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飞行的空间感和视角感,同时作为战斗机飞行员还能果断处置瞬息万变的空中态势。”

  还记得那年,当李浩和战友们踏上这座四周空无一物、只长着一簇簇骆驼刺的机场。有人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荒凉,李浩看到的却是内地机场无法比拟的净空条件和人烟稀少适合实战训练的自然环境。

  李浩飞的攻击-1型无人机是我军较早装备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它实现了飞行中“发现即打击”,航时长、成本低、可持久对地侦察和火力打击,为空军在近地支援等作战领域赋予了全新的能力。

  从有人机到无人机,一字之差,但却需要思维和能力的彻底转型。而转型关键在于换脑——

  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是系统作战,需要飞行操控、任务载荷等多席位数人协同配合。要想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必须全面掌握多个领域十几门专业知识、工作原理。从空中转到地面、从座舱转到方舱、从舵杆转到键盘……新的知识不断充实大脑,而30年飞行经验更是无价之宝。有一次,无人机即将返航时,机场上空突然刮起大风。大风起降是无人机操作的难点。李浩借鉴有人机利用侧风着陆的经验,计算好时机,顺利完成着陆。一时成为佳话。

  2012年空军“红剑”演习,李浩作为首席飞行员操纵无人机圆满完成侦查目标、高空拍照、实传图像等任务后顺利返航,标志着我军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融入作战体系。

  如今,这型无人机已常态化执行战备训练任务,李浩功不可没。(张 强)

[责任编辑:肖春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