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首页> 科普频道> 生态文明专家谈 > 正文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来源:光明网2021-01-06 10: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2021年1月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5周年。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这部我国首部流域法律有哪些亮点?将为保护长江母亲河提供哪些保障?《生态文明专家谈》第三期邀请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吕忠梅,解读长江保护法。

【生态文明专家谈】从“忧患河”到“幸福河” 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长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涉及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合力保护?又如何促进绿色发展?长江保护法给出了答案。

  长江保护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9章,共96条,形成保护母亲河的硬约束机制。

  为长江大保护开出一剂新“良方”

  滚滚长江,奔腾不息。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的无序化开发,使其伤痕累累。“长江是中国最大的一条纳污河流,每年她的纳污量是全中国纳污量的1/3,相当于一条黄河的净流量。”吕忠梅说。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母亲河生病,需对症下药。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从“大开发”转向“大保护”指明了方向、划定了禁区。

  5年之后,长江保护法出台。吕忠梅介绍,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流域性立法,它是一种新的立法模式,有着三个特性:

  第一,独立性,它在法律体系里是一个新的成员;

  第二,综合性,它的经济发展与管理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

  第三,空间性,它是在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范围内所立的法。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长江流域面积广,长江经济带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面对着这样一条河流,长江保护法可谓任务艰巨。吕忠梅表示,长江保护法承担了一系列重任,既要解决长江保护管理体制中“九龙治水”的顽疾,也要改变生态系统中的“无鱼”困局,通过法律约束了每一个主体的行为,为长江经济带立规则,定规矩,让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得以恢复。

  共治一江水 共谋绿色发展

  长江保护法中,第六章“绿色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它在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型方面,作出了完善的制度设计,明确了一系列产业、行业、企业、园区等绿色转型的具体措施。同时,首次以开发区为单位,建立了绿色发展评估机制。在资源节约和提升资源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型城市和园区、海绵城市建设。

  将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写入长江保护法,在吕忠梅看来,这是长江保护法作为保护法加促进法这一定位的具体体现。她表示,不搞大开发不等于不开发,长江保护法一方面要生态优先,另一个方面也要绿色发展。需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长江流域能够永续发展,为中华民族来提供资源的支撑。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吕忠梅介绍,在确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长江保护法最基本的原则时,也确定了三个价值目标:

  第一,确保流域的生态安全;

  第二,公平配置长江流域资源。上游城市为下游城市的生态着想,势必会因保护长江而做出资源上的牺牲,应该通过一种公平的分配方式进行生态补偿,或者为上游城市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专家谈】“长江大保护”怎么做?这部法律给出答案

  吕忠梅表示,未来希望通过建立流域规划制度,建立流域的生态安全保障制度、污染防治制度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能够既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又能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光明网记者战钊 宋雅娟 张佳兴 蔡琳

  栏目介绍: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生态文明专家谈》栏目,旨在着眼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邀请专家进行访谈,通过“短、实、新”的方式,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往期回顾:

  【生态文明专家谈】从“忧患河”到“幸福河” 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专家谈】“绿色”民法典:以绿色发展规则体系回应时代诉求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畅通煤炭运输保供应

  • 老街故事·抚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