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快递进村”全覆盖 打通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乡村振兴 > 正文

“快递进村”全覆盖 打通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光明网2022-12-16 19:48

  近年来,为进一步畅通“农产品进城 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中国邮政衡山县分公司积极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快递进村”工作,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更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寄递服务需求。

  中午时分,又一批乡村快递到达了中国邮政衡山邮件处理中心,一件件包裹被放上传送带,经过扫描、录入信息、消毒等系列步骤后,工作人员再将包裹分拣到各乡镇对应的网格中,等待装车送往各村邮政便民服务站。

“快递进村”全覆盖 打通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过去,由于农村快递数量少、频次低、收发地点分散、运距长,很多快递公司设点大多只到乡镇一级,城里的快递进不来,农村的快递出不去,给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

  2021年,中国邮政衡山县分公司出台了《“快递进村”工程推进实施方案》,并正式启动“快递进村”站点建设及培训工作,逐步做到驻村设点、直投到户,实现了“村村通快递”,有效解决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我们现在全县12个乡镇,153个行政村都建立了邮政便民服务站。目前每天的快递进口量达到7000余件,其中县城和乡镇各占50%。”中国邮政衡山县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龙兵军表示。

  如今,随着邮政“快递进村”项目的落实,村民远距离取货的烦恼变成了在家门口收件的幸福。

  “原先还要去镇上拿快递,现在快递都放在我这里,发信息让村民来拿就行,这多方便!”衡山县店门镇九观村邮政便民服务点负责人李有华说。

  “快递进村”工程启动后,不仅提高各乡镇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打通了农产品出山的“最初一公里”,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富口袋”的新路子。衡山县的沃柑、冬枣、蜂蜜、湘黄鸡等农副产品纷纷搭上了“快递进村”的快车,打开了销路,打响了名气,由“土味农货”变为“网红尖货”,持续助力村民致富增收。(文峰 赵诗 文雅婷)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江苏无锡:一把二胡奏响富民曲

  • 贵州:观百里杜鹃花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的可穿戴超声贴片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即便剧烈运动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
2023-03-29 09:40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2023-03-29 09:38
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2023-03-29 09:25
利用纳米技术控制日常环境温度的多功能“相变油墨”是一种概念验证,可以层压、喷涂或添加到油漆和建筑材料中。
2023-03-29 09:24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2023-03-29 09:18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