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丰收的田野,孕育着希望”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丰收的田野,孕育着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6-17 12:40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三夏”时节,风吹麦浪。今年5月下旬开始,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两岸,从潼关到山海关,广袤大地上,收割机钢铁洪流奔涌,金黄麦子正颗粒归仓。

  “三夏”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多家网络媒体的关注,网友们也纷纷点赞。

  “又是一个丰收年”

  “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是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蚕坊村村民刘守业在网上对今年自家地里的夏收情况发出的感慨。

  目前,中国夏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夏种也进入生产高峰。

  6月14日,央视网转发《新闻联播》消息《我国已收获小麦2.56亿亩夏种进入高峰》。消息称,眼下,中国夏粮主产区已收获小麦2.56亿亩,进度接近八成半。目前,河南、江苏小麦收获已经结束,陕西、山东、山西、河北麦收正加紧推进。在山东省莱西市,66万多亩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当地30多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队活跃在麦收一线。莱西市吴家屯村农民辛喜花的孩子在外打工,在志愿服务队帮助下,她家3亩多小麦不到一小时就收获完成运送到家。在陕西省渭南市,为赶在雷雨大风天气到来之前让全市430多万亩小麦颗粒归仓,当地组织农业农村部门干部下沉一线,包村包户,昼夜抢收。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为保障32万亩小麦收在适收期,当地265个村全都组建党员帮扶小分队,实行网格化管理,建任务清单,明确帮扶对象、机收时间等详细信息。

  6月12日,人民网发布文章《精细高效 提质减损安徽着力提升小麦机收作业质量(粮食生产一线探行)》,描绘了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赵集乡界牌村的夏收图景。文章写到,麦收现场麦浪翻滚,机械轰鸣。6月7日,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赵集乡界牌村,连片麦田,两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麦穗一茬茬割下,麦粒一颗颗饱满。一个上午的紧张作业,能收割三四百亩地。“我这1156亩小麦,3台机子加把劲,1天就能收割干净。今年平均亩产能有1200斤以上!”阵阵麦香袭来,种粮大户王韶山喜上眉梢。

  丰收的同时,夏粮收购工作也在同步展开。

  6月14日,光明网发布文章《夏粮收购开局良好预计今年旺季收购量1300亿斤左右》。文章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传来消息,夏粮收购开局良好,预计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1300亿斤左右,保持在较高水平,小麦、早籼稻价格较高,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小。目前,夏粮收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收购工作准备充分,组织有序,开局良好。一是进度快。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小麦已集中上市,豫北、鲁西北和河北省小麦收购刚刚展开,截至6月12日,主产区新麦收购量约950万吨,进度明显快于上年。二是品质好。从已收获小麦质量看,新麦质量总体较好,安徽省小麦品质为十年来最好水平,江苏省小麦大部分达到二等水平。三是市场活。新麦上市以来,加工、储备、贸易等各类企业采购意愿较强,积极入市收购,市场活跃度高。四是行情好。目前,小麦收购价格普遍在每斤1.5元左右,远高于1.15元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新华社客户端发表文章《中国决战夏收端牢“饭碗”更添底气》。文中提到,迅速提升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也让中国粮食自给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娟玲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0%,高产品种不断推广,有底气端牢自己的饭碗。

  跟着农机手,一路看夏收

  在今年的“三夏”工作中,农业机械化为夏收提供了便利。

  6月15日,人民网转发《人民日报》文章《跟着农机手,一路看夏收》。在该报道中,人民日报记者跟随跨区作业的农吉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李广利,沿着小麦收割路线,从河南省项城市出发,经商丘市虞城县到达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看机收效率、看农机调度、看物流保障、看粮食收购,实地调研夏粮丰产丰收一线。

  “我这台轮式联合收割机是最新款的,一推手柄,机器均匀加速。车上还配了清晰的倒车影像,方便了不少。”老李一边转动方向盘,一边指向驾驶舱上方的仪表盘对记者说,“你看,作业时间70小时、总里程621公里,清清楚楚。”

  收割机是老李5月底在信阳市淮滨县购置的,自己掏了2万元,合作社补贴4万元,机器厂商又提供了8万元的无息贷款。“好好干,争取两年回本。”老李信心满满。

  说话的工夫,收割机的粮仓已经装满了,老李赶忙放粮。“这台机器一个小时能收15亩麦子,机收损失率能控制在2%以下。”老李对新款机器的效率提升感受颇深,“用手机扫描机身二维码,还能查看今天的线路图,收割面积自动就计算出来了。”

  文章介绍,近年来,河南省多地提升“三夏”期间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优化智慧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今年夏收,河南全省小麦机收率达99.7%,高峰期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1.2万台。

  夏收之外,夏种的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央视网消息,随着麦收由南向北大面积推进,夏种也进入高峰。农业农村部6月14日的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夏种已完成意向面积的44.3%,总体进展顺利。

  6月14日,人民网转发题为《江苏各地夏收夏种插上“智能化”翅膀》的文章。文章写到,5月底,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育秧中心,水稻育秧机器全速运转。经过放盘、自动铺土、浇水、播种、覆薄土、二次浇水等操作,一粒粒种子实现高速播种,一块块育秧盘“新鲜出炉”。“这条机械化育秧流水线,一天育秧约5000盘,只需要七八个工作人员,每天能育200多亩稻田插秧所需要的秧苗。”迎湖农业公司总经理朱赟德介绍,今年公司水稻种植面积达3200亩,全年总产预计达1000吨以上。中国农科院夺夏粮丰收江苏专家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孔伟认为:“无人机智能化播种,省去人工育秧、插秧的环节,提升了水稻种植效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社会服务高效快捷

  夏收、夏种、夏管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相关社会服务的支持。

  今年“三夏”工作展开期间,中央气象台的气象服务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

  5月21日,人民网发表题为《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启动》的消息。消息称,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于5月20日正式启动。中央气象台当日发布今年首份《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预计夏收夏种期间,大部分时段天气条件较好,利于夏收夏种。夏收夏种期间,中央气象台每周发布两期夏收夏种服务信息产品,并下发夏收夏种农用天气预报格点化客观指导产品;遇重大天气过程,还增加服务频次,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加强与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相关单位的信息交流,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各地气象部门优化产品制作与发布流程,利用惠农气象APP或微信公众号,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保障工作。气象服务信息精准靶向推送给广大农户和农机手。

  保障“三夏”工作顺利展开,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也在贡献力量。

  6月1日,新华网发布消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创新服务“三夏”生产》。文章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近日下发通知提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要创新服务,积极组织跨区机收作业,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压茬推进夏种,确保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确保不误农时、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环环紧扣做好夏管,为秋粮丰收打下基础;参与做好夏粮收购,腾仓备笼调整库容结构,严格落实小麦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保证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发挥农资供应主力军作用,有效满足“三夏”生产农资需求,切实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储备“蓄水池”作用。

  6月13日,新华网客户端转发题为《这里的“三夏”为何省时省力省心河北第一产粮大县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显著》的文章,文章关注了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的农业社会化工作成效。文章称,目前,宁晋县土地流转率约有40%,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都拥有先进农业机械。同时,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普及率接近百分之百,土地未流转的农户也可以做“甩手掌柜”,耕、种、管、收等作业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土地托管服务人员来实施,高效快捷,省心省力。

  “丰收的田野,孕育着希望。”网友“逍遥”说,“手里捧着中国人自己的碗,碗里装着中国粮,这个夏天,我们过得安心且幸福。”杨俊峰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