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续航久、加氢快、零排放 氢燃料电池汽车步入快车道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续航久、加氢快、零排放 氢燃料电池汽车步入快车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2-15 10: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氢燃料电池汽车步入快车道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利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共将投入625辆氢燃料电池车,为赛事提供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相比,具有哪些优势?何时能够大规模使用?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有啥优势?

  ——续航更久、更环保,在固定路线、中长途及高载重场景下更有优势

  隆冬时节,400多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在张家口忙碌地运行着。据悉,这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实现零下30摄氏度极寒环境下的储存和冷机启动以及开启暖风空调场景下300-450公里的长续驶里程。北京冬奥会期间,更多氢燃料电池车将为张家口赛区提供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助力绿色冬奥。

  “双碳”目标驱动下,氢能源得到更多关注。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全球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目前交通领域利用氢能的重要方式,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零排放等特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对本报记者表示,与锂电池电动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续航足、加氢快、绿色环保。

  “锂电池自身并不能发电,属于二次电池。而氢燃料可以直接作为汽车动力来源,且加氢方便快速,平均5-8分钟就能加满。”王耀介绍,氢燃料电池的能量消耗、碳排放比锂电池更环保,不仅没有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甚至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此外,氢能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再生。除了工业副产品制氢外,还可通过煤制氢以及利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续航更久了。“氢的能量密度更高,在超高能量密度的支持下,氢燃料电池车辆的续航里程很容易就达到或者超过现有燃油汽车。以在北美市场销售的丰田Mirai为例,新车型在海外测试中的实测续航里程达到了1003公里。”王耀说,此外,氢燃料电池的低温适应性更强。在严寒天气下,氢燃料电池不会受到低温带来的续航缩减、补能焦虑的影响。

  王耀表示,氢燃料电池的特征决定了其在港口、物流园等相对封闭和固定路线,里程超过纯电续航上限的中长途场景以及高载重场景下将更有优势。“纯电车型由于当前技术条件下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重卡匹配长续航里程的需要,增加电池必然导致自重更重,因此氢燃料在载重量具有更大需求的场景上将更有优势。”

  为啥火了?

  ——政策支持下获得快速发展,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积极建设中

  2019年,氢能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提出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

  在政策支持下,全国多地加快氢能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5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产业规划,北京、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份相继出台“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或扶持政策,从产业规模、企业数量、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等方面明确阶段目标。

  如北京市明确,2023年前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2025年前,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同时,各地还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氢能补贴和奖励政策。北京市在建设环节上对规模以上加氢站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在运营环节给予加氢站每千克氢气运营补贴;燃料电池汽车按照中央与地方1∶0.5比例安排市级财政补助。上海、重庆、河南等地近期也陆续出台氢能地方补贴政策。

  加氢站也在积极建设中。加氢站是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燃气站,作为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基础设施,加氢站的数量近年来也在不断增长。有关机构发布的《中国氢能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国内共建成加氢站141座,73座正在建设,118座规划建设中。

  “国家对于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路线产品提供了大量的市场补贴后,促成了我国目前在全世界独特的新能源领先势头,实现了弯道超车。”王耀分析,与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不同,氢燃料电池汽车要想抢占市场份额,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面对使用成本更低的柴油商用车市场以及对价格更为敏感的营运用户。因此,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怎么发展?

  ——市场空间大,但规模化应用需突破核心材料及成本障碍

  业内普遍认为,氢燃料电池车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5%;到2050年,需求量有望达到60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10%,预计产业链年产值将达12万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的19%。这意味着氢能产业链未来有望与锂电产业链形成“双雄”市场格局。

  不过,当前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阻碍。

  部分核心材料仍依赖进口。“燃料电池技术一直在发展,技术进步带动了更持久、性能更好、更高效和更大规模的燃料电池系统。但其中部分核心材料尚未完全取代进口产品,仍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产品验证,以确认国产替代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能否满足需求。”王耀表示,这也是制约部分零部件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

  成本制约了氢燃料电池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制造环节,目前国内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大多尚未实现批量化生产,企业研发投入较高,产品产量较小,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各环节高成本叠加,导致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居高不下。“从整体来看,虽然主要核心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自主化,但仍需要一定规模的产业化才能够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实现整车价格的有效竞争。”王耀表示。

  氢气的易燃属性,导致一些人“谈氢色变”,影响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对此,王耀解释,氢气具有高逃逸性,在相对开放环境及有效的储存装置的保障下,氢气不存在明显燃爆的风险。“车载储氢技术在目前相对成熟的高压气态储氢模式下,已比较安全,同时技术还在不断进步,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让大家放心使用。部分民众的‘谈氢色变’需要通过科普的方式来提升信任感和接受度。国内已有数千辆氢燃料公交物流车辆在安全运营当中,未来将有更多这类公交车等市政用车出现在普通民众身边,届时大家对于氢气的安全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徐佩玉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