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不靠谱
首页> 科普频道> 食品·健康 > 正文

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不靠谱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9-09-03 08: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原标题: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空腹不能吃香蕉、一滴血能测阿尔茨海默症上榜 此外——

  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不靠谱

  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一滴血能检测阿尔茨海默症?空腹不能吃香蕉?这些健康传言通通不靠谱。近日,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 “每月‘科学’流言榜”揭晓了8月份的流言榜单,其中涉及4个健康流言,快来看看你被忽悠没?

  吃“狗药”芬苯达唑能抗癌

  流言:患者吃“狗药”芬苯达唑,两个月肿瘤就消失。

  真相:

  芬苯达唑(PanacurC)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距离临床试验,乃至成为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却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不胜枚举。芬苯达唑是一种未经过临床试验的兽药,人吃兽药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

  任何一款抗癌药的上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试验,来充分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剂量、疗效等。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一滴血就能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流言:现在出现一种新技术,只要检测一种血液标志物,就可以检测阿尔茨海默症。

  真相:

  现代病理学研究已证实β淀粉样蛋白(即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的经典病理表现,并且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已经存在。

  最新研究显示,抽血检查Aβ40、Aβ42和tau蛋白,能80%预测脑脊液异常,而脑脊液异常的患者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高危人群。所以,Aβ40、Aβ42和tau蛋白有作为阿尔茨海默症血液标志物的潜质。

  但能够预测脑脊液异常并不代表就可以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症,而且血液标志物检测也没有在现实临床中使用,依然还处于人体临床试验的阶段,有待科学家们展开更多试验来进行验证。

  总之,临床确诊阿尔茨海默症依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估判断。目前说通过血液标志物来筛查阿尔茨海默症还为时尚早。

  空腹不能吃香蕉

  流言:香蕉里含有大量的镁,空腹吃香蕉会导致血液中镁含量骤然升高,造成人体血液内镁、钙比例失调,从而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健康。

  真相:

  香蕉的镁含量确实不低,但香蕉中的镁是一点一点地缓慢进入体内,而且吸收量有限,不会像打针一样瞬间全部进入血液。

  而且,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人体有一套调节镁浓度的机制。如果人体内的镁浓度不够,肾脏会加大对原尿的吸收力度,尽量回收原尿中的镁。反过来,如果镁浓度过高,肾脏的重吸收就会减少。对于肾脏健康的人来说,一般不会出现镁缺乏、镁过量的问题,所以空腹可以吃香蕉。

  甲状腺结节是癌症前兆

  流言: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是患上甲状腺癌的前兆。

  真相:

  总的来说,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病变,真正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只占很少一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不必过度担心。

  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触诊、超声、穿刺和术中病理。随着现代超声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隐匿性很强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都能被发现,大部分甲状腺癌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以被治愈。不过,甲状腺结节虽不用过度担心,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

  另外,专家提醒,由于甲状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很难被觉察,如果出现结节突然增大、吞咽困难、结节附近组织发生粘连等症状,应进行全面的甲状腺功能检测,对结节进行判断,对难以辨别的结节,应每隔6到12个月定期检查一次。(记者 李洁)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桐庐:油菜花田中的沉浸式演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华北地区水资源呈衰减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关乎首都水安全,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3-03-24 09:0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2023-03-24 09:59
《湖北白猪选育方案》手稿。他在《湖北白猪选育方案》里直言“猪的新品种选育是养猪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育自己的优良新猪种——湖北白猪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成功后,熊远著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2023-03-24 09:01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