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外科年鉴》统计,中国每年骨科创伤病例高达2000万例,其中79.35%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中国每年新增的整体骨科类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近年来,中国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所占人口总量比重的扩大之外,日常生活中人们诸多不健康的生活及运动习惯,都会引发骨科上的相关疾病。
然而对于骨科这一领域相关知识的了解,很多人都还处于相对陌生的阶段,因此在生活中疏忽了对骨科疾病的关注,从而导致了身体上的一些意外发生。为此,笔者采访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王磊,对人们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骨科疾病成因危害及治疗做了详细的讲解。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磊
骨质疏松是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的吗?
相信有很多人都会认为,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才会遭遇的疾病,年轻人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得骨质疏松。然而据王磊医生介绍,“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或是绝经期的女性,由于身体素质的下降引发身体内的骨流失,造成骨量下降。而继发性的成因则相对复杂,除了因为一些后天的疾病引发骨质疏松,人们服用激素、肥胖、在日常生活饮食上的不规律、运动过度、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引发骨质疏松症。”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0月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为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到46.4%,该人群成为骨质疏松症的“后备军”。并且民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够,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50岁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检测比例也仅为3.7%。
因此,骨质疏松症并不是中老年人专属的疾病,年轻人若在生活中不注意,也会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症。而由骨质疏松引发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会给人带来身体上的疼痛不适,一些老年人发生驼背也大多是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而且骨质疏松严重者很容易就会发生骨折,除了给身心都带来不同程度的折磨,也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如何在生活中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
任何病症,只要平时意识上多加防范,都能防止病症的进一步恶化。骨质疏松症也是如此,王磊医生表示,很多人都等到发生腰间椎盘突出、关节炎或者骨折这样严重的后果才知道原来自己有着严重的骨科方面的问题。骨科疾病不像其他部位的疾病,很多时候肉眼看着外表上大体结构并无变化,但骨头内部却正在日积月累悄悄地一点一点发生着变化,所以中老年人定期去医院做一个骨密度的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平时在生活中做到饮食睡眠规律、适量运动、增加日晒以及补充维生素D,多加补钙等,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但是当骨质疏松严重时,就需要靠用药来缓解症状。利用药物来“防止骨丢失、促进骨形成”。王磊医生补充说,得了骨质疏松,光靠食物等进补是不行的,人的骨头构造就像一个蓄水池一样,在不断进补的同时,还需要积极的依靠药物去堵住骨量流失的通道,这样才能更好的去促进钙物质的吸收,去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量,减少发生骨科疾病的风险。
说到预防骨质疏松,王磊医生建议大家平时要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奶制品、海鲜等,要多摄入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同时也要辅以一定的适量运动,如慢走。如果是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人,要避免做高强度激烈的运动,尽量选择温和的,可持续性的运动。
互联网医院已成骨科患者就医新通道?
骨科患者一旦发生骨折等严重后果,去医院看病就会面临着行动多有不便的麻烦。对此,王磊医生认为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对线下就诊是个比较好的补充方式。但是王磊医生同时强调说,互联网医院不能取代线下面对面的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中国在古代就讲究“望闻问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医生需要看到患者本人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病情判断。但互联网医院在复诊随诊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让患者在家就可以完成病情上的咨询,节约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此外互联网医院在数据传送、病人管理这些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医生可以通过视频或者语音图片信息等方式来跟患者进行沟通,也大大提高了医生们的工作效率。最后对于互联网医院,王磊医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互联网医院可以充分深入到基层,连接更多的平台,比如深入到社区医院,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通过每个社区医院里的全科医生提供的详尽的跟患者面对面交流的相关资料,来完成对患者的首诊,而在互联网医院另一端的主治医生则可以根据社区医生给出的首诊资料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好的将基层资源串联起来,真正的达到互联网医院便医便民的作用。(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