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肿瘤防治宣传周丨肿瘤医生口述:癌症患者都在担心什么?
首页> 科普频道> 食品·健康 > 正文

肿瘤防治宣传周丨肿瘤医生口述:癌症患者都在担心什么?

来源:光明网科普频道2019-04-19 12: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抢回一个又一个生命;

  他们,是离癌症患者最近的人,呵护病人的健康;

  他们,就是平凡而伟大的肿瘤医生。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针对患者们一直担心的问题,他们,有话要说。

  癌症治疗能不能再多一种选择?

  口述人:谢启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古稀之年的前列腺癌患者陈先生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患者们在面对手术的时候,内心有如此多的犹豫和害怕,他们总想有多一个选择……

  陈先生和我说,2019年春节,正值自己70古稀,全家团圆让他觉得特别高兴,但“高兴”仍然止不住身体的疼痛和不适。在妻子的劝说下,陈先生全家到重庆市某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了根源——前列腺癌。陈先生和家人都不愿意相信,反复和医生确认。医生当场给出方案,建议立即采取手术。

  陈先生一听到要手术,当场就拒绝了,他看到太多手术后的老人,因为身体支撑不住后来一直都躺在病床上。不希望自己也这样,他说:“70岁得了癌症,不怕治不好,就怕死不了。对于孩子们来说,我站着的时候,我是他们的父亲,我真的躺下了,就是他们的累赘了。”

  他找到了我们医院,我建议他不妨试一试Watson。他有点茫然,我解释道,“Watson是一个看病的’机器人’助手,高科技,有很多医学的指南和文献,它给的治疗方案代表了先进的医疗水平,和美国大医院的专家给的是一样的”,在Watson给出的治疗方案中,推荐的治疗方案除了手术,还有组合放射治疗联合长期ADT。

  这和我之前的想法一致,是适合陈先生的首选。手术的方案也是对的,但考虑到陈先生的诉求和身体的各项检查,还是建议陈先生采用组合放射治疗联合长期ADT。陈先生告诉我,“我就知道有另外一种选择!”

  如今陈先生病情已经稳定,只要定期复查取药就可以了。

  治疗方案很多,我到底怎么选?

  口述人:张跃强,周口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

  结肠癌患者赵城彬(化名),短短四个月,两次误诊,病情急剧恶化,对于医院的信任感全失。最终却依旧选择信任,获得治愈。

  2017年7月,在宁夏务工的赵城彬突然感到腹部肿痛,他担心可能是8年前的右侧斜疝复发,赶紧到当地医院就诊,被告知可能是结肠炎。赵城彬就按结肠炎接受治疗,但腹痛感始终无法根除。后他与爱人夏女士来到了石嘴山某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结肠癌。从右侧斜疝到结肠炎再到癌症,夏女士万万无法接受。她的丈夫才45岁,她的儿子和女儿都才刚刚成年,一家四口上有老下有小,以后可怎么办?

  后来他们来到周口市中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当前状态已经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如果强行进行手术,一次可能无法彻底清除肿瘤而且可能存在其他风险。经过2个月的化疗,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赵城彬的病情,其腹痛症状也得到明显的缓解,但是对于病灶缩小的作用并不明显。是继续化疗还是立即手术?

  我建议他们申请体验Watson的名额,并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进行远程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远程会诊中,Watson推荐的治疗方案与医生的想法一致——立即手术+术后辅助化疗,许青主任也认可Watson推荐的方案。会诊结束后,我详细和赵城彬及其家属解释Watson推荐的治疗方案。

  手术进行的很顺利,肿块切除得很干净,配合术后辅助化疗即可。在完成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后,赵城彬的复查显示他已经达到了临床上的“治愈”。

  最好的治疗方案在哪里?

  口述人:许青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

  作为杨医生的主治医生,我突然明白,肿瘤患者哪怕看最好的医生,拿到最好的医生给的方案,仍然会犹豫,因为总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2015年,我的同事,55岁的杨医生被确诊为卵巢癌,我变成了她的主治医生。当她自己也穿上了病号服,,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按照规范指南,同时考虑到杨医生已经55岁,我们给杨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化疗。手术很成功,我们扫除了杨医生所有病变部位,并为杨医生安排了紫杉醇+顺铂的术后辅助化疗。但在2017年,出现远处转移。杨医生及家属也开始通过各种关系,帮助杨医生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案。

  我和她都同时想到了Watson。当时十院已经成立了沃森国际会诊中心,我们使用Watson对她的病情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回顾,证实Watson是有效的方法。Watson推荐的治疗方案是遵循NCCN指南,这是全球肿瘤医生的圣经。看到这样的结果,杨医生及家属对于Watson高度信任,因此决定2次使用Watson,为她的卵巢癌进行治疗方案制定。

  这次Watson优先推荐的治疗方案共有五个,我和医院其他肿瘤专家是认可的,优中选优我们决定采取吉西他滨+卡铂的方案,这也与临床MDT讨论之后的结果一致,更加增强了杨医生及家属治疗的信心。

  使用了该化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杨医生的卵巢癌得到控制。目前,杨医生已经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也定期安排她进行随访,监测她的健康状况,在此后的方案制定中Watson同样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验证与帮助。

  其实,所有的肿瘤患者都一样,他们只想要肿瘤得到治愈;所有的肿瘤患者又都不一样,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病情和诉求。

  随着我国医疗质量和诊疗能力的提升,国内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10年前的30.9%上升到40.5%,重症之王——癌症正在慢慢被“驯服”,癌症的慢病化正在发生。以Watson为代表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肿瘤诊治模式,肿瘤患者将迎来肿瘤诊治新纪元。

  问答实录

  关于人工智能,医生怎么说?

  1. 能看癌症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许青主任:

  其实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大家一听到人工智能,脑海里就会幻想是不是有个机器人或者很高端的机器这样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集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它能像人那样思考,实际上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可以以任何形式呈现,机器人或者其他的样子。而IBM的Watson是目前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典型代表。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医生就可以从这个系统里获取到海量的肿瘤治疗方案。

  2. 哪些癌症患者能够接受人工智能治疗?

  柳州市工人医院肿瘤科陈海辉主任:

  13个常见的癌种,比如乳腺癌、肺癌 、结肠癌、直肠癌、胃癌 、宫颈癌 、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甲状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都能够通过它来拿到方案。 Watson也在不断学习,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受益。

  3. 使用人工智能Watson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是怎样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放疗科 蔡文杰主任:

  第一步,医生先判断患者是否能用Watson;

  第二步,在系统录入患者确诊后所有病例、资料、指标;

  第三步,出具方案。

  患者通过Watson获取治疗方案的过程很快。而这得益于系统背后的云端,大数据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运算,用以匹配、查找、验证,在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非常充分的考量,以保证患者得到个体化、适合自己的方案。

  4. 既然有医生,为什么患者还需要人工智能?

  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务部 罗树春部长:

  医生也是人,精力毕竟有限。文献资料繁多,因此有可能制定的治疗方案就会有偏差,但是人工智能不一样,它非常客观。医生就是司机,人工智能就是GPS,司机要凭经验,经验可能会因为记忆、判断出错,而GPS靠大数据、卫星云图能保证科学性。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类医生的好处是有情义,可以跟患者交流、沟通,而像Watson这样的医疗人工智能就是冷酷无情但是又有理有据,当我们人类医生遇到人工智能,就能给患者带来最好的就诊体验。

  5. Watson真的可以帮助到患者吗?

  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 高天慧主任:

  肿瘤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去哪里治疗,是综合医院的肿瘤科还是肿瘤专科医院?比如治疗方案是该先手术还是先化疗?比如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等?这些困扰他们的问题,很多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解决的。

  以Watson出具的治疗方案为例。 首先它会展示非常完整的治疗时间轴,能让患者非常清晰的看到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案,有手术、化疗、内分泌等;不同颜色的十几个治疗方案,罗列了全球大专家都认可的多种不同治疗方案,节省了患者东奔西跑的时间和费用。 有时候去好多地方、花了好多钱,拿到的方案还不一定对。另外,还可以进行方案对比,看看究竟这个方案好在哪里。对于患者而言,透明地了解自己的治疗非常有价值。(一鸣)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桐庐:油菜花田中的沉浸式演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华北地区水资源呈衰减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关乎首都水安全,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3-03-24 09:0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2023-03-24 09:59
《湖北白猪选育方案》手稿。他在《湖北白猪选育方案》里直言“猪的新品种选育是养猪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育自己的优良新猪种——湖北白猪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成功后,熊远著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2023-03-24 09:01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