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首页> 科普频道> 天文前沿 > 正文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来源:光明网2020-06-15 11: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大家好,我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王汇娟,上一期大家了解了星系和星系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访可观测宇宙!

  晴朗的夜晚,在灯光比较少的乡村或野外,抬头便可看到满天繁星。如果相机拍摄的星空美得如同压成书签的花瓣,那真实的星空就如同一朵正在盛开的花,有着深邃的空间和生命力。此时我们常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自己往日的烦恼是如此微不足道,内心会在星空下忽然平静。然而,此时我们却只是窥见了宇宙的一角。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图1. 星空 (摄影:于海童)

  什么是宇宙?

  很多人认为宇宙就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实际上宇宙并不仅是空间的概念。距今1800多年我国古籍中已给出了今天看来依然比较准确的定义,即“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宙”是有始无终的时间。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在大约100年前,人类发现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宇宙更准确的定义是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宇宙从何而来?现在比较广泛被接受的是由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于1948年提出的大爆炸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宇宙开始于一个质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之后经过几个阶段,形成我们现在的宇宙,并在继续加速膨胀。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图2. 宇宙大爆炸(图片来源:NASA/Cherkash,稍作修改)

  什么是可观测宇宙?

  可观测宇宙是我们通过电磁波和引力波等方式能探测到的宇宙范围,是一个以探测者为中心的球形区域内的宇宙。基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基于大爆炸理论和目前测得的宇宙参数值,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1]。因此,地面和空间望远镜能接收到的光最早来自约138亿年前。如果考虑到这138亿年间宇宙的膨胀,基于天文学家计算,我们接收到的这束光的光源已距我们约470亿光年[2] [3] [4](见图3-4)。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图3. 可观测宇宙模拟图。中心为银河系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团,图中的白点表示超星系团。(图片来源:Andrew Z. Colvin,稍作修改)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图4. 可观测宇宙的对数示意图,已标示出一些著名天体(图片来源:Pablo Carlos Budassi,稍作修改)

  在宇宙早期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光子受到电离状态的质子和电子的阻拦而无法有效向外传播,直到大爆炸后38万年左右,宇宙冷却到质子和电子大量结合在一起,光子才比较畅通地向各处传播,形成了现在的几乎均匀分布于各个方向,只有很小温度起伏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见图5)。这一辐射的峰值温度约为-270℃,位于微波波段,因此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图5. 欧洲航空局(ESA)的Planck卫星观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温度、平滑后的温度、偏振情况。温度起伏只有十万分之一。(图片来源:ESA/Planck合作团队)

  基于Planck卫星观测结果,天文学家发现宇宙由68.3%的暗能量、26.8%的暗物质和4.9%的恒星和星系等普通物质组成(见图6)。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图6. 基于Planck卫星观测数据得到的宇宙组成情况。(图片来源:ESA/Planck 合作团队,稍作修改)

  夜空中全黑的区域里有什么?

  在理想条件下,我们夜间裸眼能看到全天约6000多颗亮于6.5星等的天体,这些天体散布在黑色的天幕上。人们借助望远镜观测裸眼看上去全黑的天区,发现那里隐藏着一些看起来更暗弱的天体,且随着望远镜口径的增大,人们探测到了隐藏在小望远镜视场中黑暗区域中的更暗弱的天体。这些天体虽然看上去暗弱,但研究表明,它们大部分是质量在千亿颗太阳质量的星系和类星体。不过,即使用目前地球上最大的10米口径光学望远镜去观察夜空,并且进行长时间曝光叠加,依然有一些区域中并未探测到任何天体。那些夜空中最黑暗的区域真的什么都没有么?还是存在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目前地球上的光学设备已无用武之地。这是因为:地球的大气层因辉光和散射等会有一定亮度,来自非常暗弱的天体的辐射会淹没在夜间天光背景中而无法分辨。天文学家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这样一片全黑区域进行了长达100多天的观测,累积曝光时间达约11天。当这些数据被叠加到一起时,就得到了图7这幅哈勃超级深场图。这幅图中,除了几颗来自银河系的前景恒星以外,其他都为遥远的星系和类星体。从这幅图我们能看到宇宙很久以前的样子。相当于我们做了一次时空穿越。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图7. 哈勃超级深场图。左下角红色小方块为此图视场大小与月面的比较。(图片来源:NASA/ESA)

  迄今发现的最遥远星系是位于大熊座的红移约为11.1的不规则星系GN-z11[5](见图8)。它的大小只有银河系的1/25,质量也只是银河系的1%,形成恒星的速度却是银河系的20倍。我们看到的是它约134亿年前的样子,对应宇宙大爆炸后4亿年。如果如今的宇宙是一位百岁老人,那当宇宙还是一位3岁稚童的时候GN-z11就已经存在了。

太阳系外漫游④:可观测宇宙 | 观天者说

图8. 光谱证认的迄今最遥远的星系GN-z11 (图片来源:NASA, ESA, P. Oesch and B. Robertson,A. Field,稍作修改)

  蓝天是一幅层次最丰富的画卷,夜空中的全黑区域可能是宇宙中最深邃的深渊,那里藏着我们诞生以来最基本的好奇和答案。更多精彩,请关注观天者说。

[ 责编:赵宇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