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别低估全球变暖的健康威胁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别低估全球变暖的健康威胁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7-14 09: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 陈欢欢

  近日,超强热浪再袭美国,高温天气已致上百人死亡。但实际上,在全球变暖导致的健康威胁面前,这只是“小巫见大巫”。近日一项发表于《柳叶刀—星球健康》的最新研究表明,每年有超过500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异常的高温或低温。

  该论文通讯作者、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院教授郭玉明领衔的国际研究小组研究了从2000年到2019年间全世界的死亡率和温度数据。据悉,这也是全球目前最大规模的气候相关死亡率研究。

  “热死、冻死只是极端现象,温度异常还会诱发心肺等方面的许多疾病。”郭玉明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导致的健康威胁被严重低估。”

  应对史上最“暖”

  由于全球变暖,人类历史上最热的10个年份,都出现在2005年之后。

  数据显示,自1880年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以每10年0.07℃的速度上升。但2000年到2019年这20年间,这一速度几乎翻了两番,达到每10年上升0.26℃。相应的,热浪、寒潮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

  大量文献表明,暴露于室外高温或低温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超额死亡(流行病学家观察到的死亡人数与正常死亡人数之间的差值)。但是,非适宜温度导致的死亡率尚未得到很好的量化。

  2019年发布的《全球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负担研究》显示,非适宜温度是全球十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不过,这项研究只使用了来自8个国家的数据。2015年的另一项研究基于13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估计有7.7%的死亡与异常温度有关。

  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赵琦告诉《中国科学报》,受人群特征、地理气候和适应性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温度—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差异较大,少数国家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他同时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尚无可靠的卫生保健登记系统,这是导致过去没有大规模定量研究的主要制约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郭玉明研究组以多国家多城市研究联盟(MCC)收集的43个国家和地区的现有数据为基础,通过建模,模拟了全球数据。

  据悉,成立于2014年的MCC旨在探索环境暴露因素,特别是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群健康效应,目前已经收集了来自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750个城市的每日死亡与气象数据,占全球人口的46.3%。

  郭玉明表示,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这项研究的样本量大而多样,对缺乏高质量死亡登记数据而无法从事相应学术研究的欠发达地区具有特别意义。“希望能更全面地分析气温所致全球超额死亡负担,从而以全球视角审视气温变化的公共健康威胁并制定相应政策。”

  正视健康威胁

  由于各个国家差距较大,研究组采取了栅格研究的方法——把全球空间分辨率划分为0.5°×0.5°,即50公里乘以50公里的方格,然后在经典的两阶段数学模型基础上做了延伸,采用三阶段分析策略。首先拟合各城市独立的温度—滞后—死亡曲线,然后建立曲线系数与多个气候、地理、社会经济变量的预测模型,最后用该预测模型结合栅格化的温度与预测变量数据,估计全球2000~2019年不适宜气温的超额死亡负担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2000~2019年,不适宜的室外气温与每年超过500万例超额死亡相关,即每10万居民中有74例气温相关死亡,占全球总死因的9.43%。大多数死亡是由寒冷暴露造成的,占8.52%,高温所致超额死亡占0.91%。

  今年早些时候,《自然—气候变化》曾发表了基于MCC的另一项研究,郭玉明也是该文作者之一。他表示,这篇文章通过计算真实世界和没有人类活动两种情景下的超额死亡,得出结论:1991年至2018年间,与高温有关的超额死亡中,有37%可归因于人为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

  而本次的文章则聚焦全球高温、低温所致超额死亡及其变化趋势。由于利用了4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3亿人真实死亡登记数据,作者指出,这是首次对2000年至2019年非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死亡率进行全球概述的研究,也是目前规模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调查。

  郭玉明认为,9.43%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气温和吸烟、高血压、空气污染等因素一样,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我们呼吁采取果断和协调的行动,提高公众对温度作为一种健康风险的认识。”

  亚洲挑战最大

  从地区分布看,全球温度相关超额死亡中有51.5%发生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和南亚沿海城市。中国年均发生近104万例与非适宜气温有关的超额死亡,即每10万人中超额死亡77人,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4人/10万人)。

  赵琦解释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规模有关。从超额死亡人数角度来讲,亚洲负担最重、挑战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因高温暴露导致的每10万人的超额死亡率最高,而撒哈拉以南非洲每10万人死于寒冷的超额死亡率最高。

  赵琦认为,这是由于人群对非适宜气温的健康效应具有长期适应性,例如热带/亚热带地区人群对高温更耐受、对低温更敏感,相反,高纬度地区对低温更耐受而对高温更敏感。

  他同时提醒,从每10万居民死亡率角度来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东南亚最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欧的相应疾病负担最重,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当地公共卫生部门需额外注意并提高人群防护意识。

  另外,尽管大洋洲仅有少数超额死亡,但其超额死亡率和比率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相当可观。而且,大洋洲与寒冷有关的死亡人数大幅减少,但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增加较多。

  作者指出,这种地理差异表明,非适宜温度对健康的威胁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量身定制保护策略。

  从时间角度来看,研究人员发现,从2000年到2019年,与寒冷有关的死亡人数减少了0.51%,而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0.21%,导致因冷热温度所致的净死亡率下降。但郭玉明提醒,由于气候变化的不可避免性,从长期来看,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死亡率将继续增加。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