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立秋也要有仪式感!西瓜、红烧肉吃起来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头条 > 正文

立秋也要有仪式感!西瓜、红烧肉吃起来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8-07 10:0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不过,立秋到来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会变得凉爽。由于其时间节点意义和对农事活动的指导作用,在漫长的时光中,它一直很受重视,民间逐渐形成了“啃秋”等颇具仪式感的习俗。

  秋季,万物收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中提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也是古时常说的“四时八节”之一。

  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根据主要是天象变化,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

  立秋后,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古人认为,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

  《礼记·月令》记载,立秋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气。天子回朝之后对有功的军人进行奖赏,并开始军事训练、整顿法制等等。

  宋代,在立秋当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时辰一到,太史官会高声说“秋来了”,奏毕,梧桐如果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算是寓意报秋。

  为啥天气还是那么热?

  不过,往往已经到了立秋,但天气仍然十分炎热,这是为啥?

  立秋其实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就是指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按照传统的三伏天推算方式,其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民俗学者萧放介绍,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确定的秋季起始日。

  所以,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难免有时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

  从这个角度看,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换句话说,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通常还是会有些闷热,仲秋后天气会趋向于干燥凉爽。

  仪式感不能少

  在立秋的诸多习俗中,“啃秋”是颇具仪式感的一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南方则会“立秋啃秋瓜”。

  有些地方会把“啃秋”叫做“咬秋”,寓意夏日酷暑难耐,时逢立秋,要将其“咬住”。江苏等地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果蔬粮食的丰收,总能给人们带来喜悦。此时,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一些地方生活人们,会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颇具诗意。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对比立夏时的体重。实际上,夏天天气太热,人们很容易因为“苦夏”变瘦,所以要在立秋时做各种好吃的,比如红烧肉等美食,叫做“贴秋膘”。

  二十四节气与日常生活

  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意义很重要,人们对这个节气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

  种种习俗之外,大家盘算的大多与农事活动有关,比如“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准备尽情享受丰收之乐。

  在萧放看来,二十四节气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等问题的一种文化技术,涉及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比如,立秋吃瓜、秋游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情趣。

  对每个人来说,要顺应自然,依循自然时序,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记者 上官云)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暖春光好

  • 四川康定森林火灾明火已扑灭 雅江仍有断续火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论文是第一篇指出宇宙组成不需要暗物质,同时也能与某些宇宙学关键观测结果相吻合的论文。
2024-03-19 09:24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2024-03-19 09:23
据介绍,“海基二号”将于近期进行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助推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2024-03-19 09:23
高华伟介绍,实验室里,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03-19 09:22
截至3月18日14时,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
2024-03-19 03:20
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成为热词,社会各界投以关注的目光。这个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有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2024-03-19 03: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3月17日公开发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
2024-03-18 09:49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18 09:42
北京时间3月14日21时许,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次日,航天员把取回的组合体从气闸舱转移至实验舱,并将装置内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拆卸、存储。后续实验样品将随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2024-03-18 09:35
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一代锂硫电池有望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而不像目前这样需要数小时。这一突破有可能彻底改变储能技术,推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发展,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网应用储能系统提供性能更好的电力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4-03-18 09:26
17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和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星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2024-03-18 09:23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
2024-03-18 09:22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新提法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指明了新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新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挥出乘数效应。
2024-03-15 09:32
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提单产、强管理,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2024-03-15 09:31
一辆49吨柴油重型卡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约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若把燃料换为液态的氢燃料电池,则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40吨,有望实现长途重载车辆的零排放。
2024-03-15 04:35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2024-03-15 04:35
记者14日获悉,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据悉,这项研究为理解菱形堆垛的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和铁磁等物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3-15 09:30
杨振清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流社交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都有一系列规则和政策来限制伪科普内容的传播。北京科学中心副研究馆员孙小莉表示:“对于有意、无意传播的伪科普内容,平台应有相应的监管、处理方式,全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024-03-15 09:28
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的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2024-03-14 09:42
要加强医疗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建立联合监督执法要情工作清单、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同时要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执法结果协同运用机制。
2024-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