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动物的情感我们还知之甚少

2017-11-24 08:49 来源:科技日报 
2017-11-24 08:49:52来源:科技日报作者:责任编辑:白璐

  时报特稿

  日前,一个视频让人们泪奔:动物园一只59岁高龄大猩猩身患绝症,生命走到了尽头,在弥留之际遇到了它小时侯的饲养员。一开始,这只大猩猩并没有认出身边跟自己说话的人就是老朋友,但等它反应过来,立即露出了大大的笑脸,原本绝望的脸庞,瞬间被喜悦之情点亮。在老朋友的帮助下,大猩猩开始进食,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在美丽的大自然人类与动物的不解之缘还有待人们更多的去考证。

  母驼喂乳世代传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个源远流长的音乐故事——《母驼喂乳》,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讲述的是在草原上,特别是遇到干旱、产幼驼时母骆驼受到惊吓或幼驼接触人和其他动物味道的时候,母骆驼不愿给幼驼喂奶,牧民要用马头琴伴奏并抚摸母驼,唱劝奶歌。随着歌声母驼回忆起小时候妈妈喂奶的情景,开始亲近幼驼,给幼驼喂奶。一旦喂奶成功,母驼就会自己照顾幼驼了。

  忧伤的马头琴如泣如诉让母驼泪如泉涌,这一神奇的蒙古族习俗近年来却几乎被人忘却。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蒙古族作家——孟柯吉日格勒,居住在牧区的他深情地向记者娓娓道来这一古老习俗。

  孟柯吉日格勒表示,蒙古族人民对骆驼有深厚的情感,并形成了独特的“骆驼文化”,在内蒙古对“对驼拉琴唱歌”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母驼喂乳》中牧民并不是做无用功,骆驼能听得懂,双方传递的是真感情。蒙古民族的先民为了挽救骆驼母子于生死离别的境地,发明了这一神奇的办法。

  记者了解到,母骆驼每两年繁殖一次,怀孕期为13个月,翌年3月至4月生产,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不到1小时便能站立,并能跟随母驼行走,直到1年以后才分离。

  孟柯吉日格勒介绍说,母驼哺乳和挤驼奶的时候唱长调是正常的现象,因为骆驼的本性就是温柔和平静,唱长调也不是舞台上那样大声唱,蒙古牧民用悦耳动听的音乐安慰母驼,歌声中歌颂着母爱,述说着情谊。悠扬的琴声,回荡在空旷的草原上。母驼在听到这一切后,眼中涌出泪水,无声地哭泣,渐渐开始接纳自己的孩子并哺乳。“这就是牧民与骆驼(动物),人与自然共同生存的最朴素关系。”

  与鹿共舞鸟伴歌

  比起蒙古人的“对驼拉琴唱歌”,生活中我们常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或许还是有道理的。

  有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每天“与鹿共舞,伴鸟而歌”,在一次出差内蒙古的夜晚,他打开手电筒,吸引来各种昆虫令他目瞪口呆,童年模糊的美好记忆瞬间把他激活,仿佛苏醒,“那一刻我几乎跳起来,扑向大草原的怀抱。”

  这就是人称“四不像”的郭耕,一名专门从事自然保护教育的科普工作者,现供职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郭耕向记者表示,你只要肯用心观察,任何人都会发现,动物们的情感不亚于人类。动物的爱是发自内心、发自灵魂深处的,它有着无法掩饰、无法抗拒的力量。

  郭耕对动物的喜好,跟自己的童年有关。“没错,儿时的那种感情积累很重要。我儿时的邻居是个农学家,他当时经常给我带回来一些小动物,包括现在觉得很一般的小鸡、小豚鼠,但是当时我都把它们当成是很可爱的手足兄弟来对待,所以一直和小动物们很和谐。到现在,不管是小动物还是大动物,什么样的动物我都喜欢。不像以前,那会儿我还有一些以貌取人,我喜欢猴、鸡,喜欢哺乳动物,不喜欢鸟类,那时候有偏爱,现在我是全喜欢。”

  “万物有情皆可爱,一生无悔为众生”,这是郭耕向人赠送他的“环保书籍”时常常题写的一句话。在他新近出版的《鸟兽物语》里,通过有关于鸟兽的一个个小故事和一段段美丽的传说,将人类与动物的距离一步一步拉进,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共存共生。

  他痴迷动物,跟猴子“称兄道弟”。在长期跟猴子打交道的过程中,他逐渐摸清了猴子的秉性。“你知道吗,跟猴子亲近的时候,你不能眼睛太直勾勾地看它,而是要有那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感觉,同时还要咂巴咂巴嘴,这样猴子才不会对你有敌意。”郭耕一边说,一边为我们示范着动作要领,那惟妙惟肖的、似乎只有在猴子脸上才能见到的神态。

  他为鸟“疯狂”,有时候他穿上自己的文化衫招摇过市,上面就舞动着一只色彩绚丽的、拖着长长尾巴的大鸟——“红腹锦鸡”。

  郭耕为积30年野外与黑猩猩相伴的珍·古道尔博士一书作序写道,这是一部令人汗颜的黑猩猩大传,珍·古道尔博士走进了它们的自然世界,也走进了它们的心灵世界、感情世界,从母子母女、性和爱、权势、战争……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成员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细致入微地探索地球上另一大型类人猿的生命史,仿佛为我们开启一扇大地之窗。“每次听珍博士讲座,她总会用黑猩猩的语音跟大家打招呼,我相信,她转达的这种‘猩语’,不仅在打动现场听众的效果上百试不爽,而且在野外真正的黑猩猩面前也能入耳入心,从而弥合我们与自然生灵紧张对立的关系。”

  可怜鸟兽父母心

  人类渴望听懂“鸟语”,了解“兽言”。一位德国女心理学家卡罗拉通过在玛姆利湖畔的多年观察,破译了野马的“身体语言”,她戴着耳机与野马交谈并赢得了它们的信任。最初,当地农民看到这位妇女戴着奇怪的“帽子”,准备同野马接触时,总会发出一阵嘲讽的哄笑。野马们则一动不动地注视这个奇怪的“入侵者”。这时出现了奇异的一幕,那匹看似马群首领的黑色母马朝卡罗拉走了几步,停住了,突然向后退去,用蹄子刨了几下地,然后又向前走来。卡罗拉头上的“耳朵”向前伸去,这是一个信号。那匹母马知道这意味着“你可以信任我”。野马甚至允许卡罗拉为自己套上笼头。农民们再也不笑了,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奇迹。

  “可怜鸟兽父母心”。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无疑,那是专指人类。但同在蓝天下的芸芸众生,包括各种鸟兽,同样有爱。我们生活中一桩桩、一件件有关鸟兽亲情的可怜可悲的故事,每天还都在上演。

  鸟兽的母子亲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我们留下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张克

[责任编辑:白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