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确认识疫苗接种 从分类、预防原理和接种方式开始

2017-04-21 10:06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2017-04-21 10:06:06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作者:责任编辑:张佳兴

  疫苗与公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很多人都注射过疫苗,但注射疫苗之后,能大致阐述疫苗作用的人却并不多。近年来,几次疫苗安全问题的爆发使民众对疫苗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今天,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疫苗的分类有哪些,正确的接种方式又是什么。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发布的内容可知,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产生的不同的抗体被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疫苗的分类

  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管医师陶黎纳介绍,根据疫苗里是否含有活微生物体,可以将疫苗分为死疫苗和活疫苗。死疫苗又可分为灭活疫苗和组分疫苗,前者中含有微生物尸体,后者中含有微生物的特征成分。而活疫苗里含有经过处理的活微生物体,这类活微生物体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但一般不会致病。很多人认为死疫苗比活疫苗安全,所以死疫苗优于活疫苗,但这个理解是不对的。比较疫苗的优劣,需要综合考虑到它们的安全性和效果,不能一概而论。

  据新华网报道,疫苗在有效防范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便。在我国,新生儿两岁前仅计划免疫就要接种约20剂次疫苗,再加上自费疫苗,接种次数可达30剂次,频繁接种不仅占用大量医疗资源,还给孩子带来痛苦,增加了不良反应风险和交叉感染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联合疫苗应运而生。

  联合疫苗是指由多种抗原混合制成的疫苗,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由多种病原的抗原组成的多联疫苗,可预防多种疾病;一类是针对同一病原体的不同型别的多价疫苗。但是,联合疫苗的产生并不是简单的多种疫苗成分的混合,而是一个新疫苗的研发过程,因此,未来联合疫苗的发展还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投入。

  正确的疫苗接种方式

  为了使民众在正确地接种疫苗,卫计委整理了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和免疫程序:

  1.乙型肝炎疫苗:此类疫苗应于0、1、6月龄时各接种1剂,注意第1剂应于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2.卡介苗:此类疫苗应于出生时接种1剂。

  3.脊髓灰质炎疫苗:此类疫苗应分别于2、3、4月龄时各接种1剂,再于4岁时接种1剂。

  4.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联合疫苗:此类疫苗应分别于3、4、5月龄及18-24月龄时各接种1剂,注意第1与第2剂、第2与第3剂的间隔应大于28天。

  5.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此类疫苗应于6岁时接种1剂。

  6.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此类疫苗应于8月龄时接种1剂。

  7.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此类疫苗应于18-24月龄时接种1剂。

  8.乙型脑炎疫苗:此类疫苗应分别于8月龄和2岁时各接种1剂。

  9.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疫苗:此类疫苗应于6-18月龄时接种2剂,两剂的间隔应不少于3个月。

  10.脑膜炎球菌AC多糖疫苗:此类疫苗应分别于3岁和6岁时各接种1剂。

  11.甲型肝炎疫苗:此类疫苗应于18月龄时接种1剂。(安蕊)

  本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免疫服务与评价室主任郑景山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张佳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