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普频道> 正文

应急管理要“入乡随俗”

2017-02-10 09:35 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有话说
2017-02-10 09:35:46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麻庭光

  说起应急管理,几乎人人都在说美国经验。但美国经验能直接可以拿到中国使用吗?显然不可以。文化,先有文(变化),才有化(适应),所以文化是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只有先认清楚中美两国自然灾害的性质,才能对中美两国的经验做出起码的判断。

  美国的应急管理是气象和化工灾害推动的结果,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美国的应急指挥系统是上世纪60年代加州野火危机推动的结果。因为野火很容易跨州蔓延,而人力资源和物资调度异常复杂繁琐,进而才有应急指挥体系的形成。现在,美国的指挥系统C2和C3,看上去非常简单,这是基于美国国内异常复杂的联邦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而来的指挥系统。但对于国内异常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美国的指挥系统就显得有些鸡肋。

  美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是野火和飓风。那么,为什么要重视应急系统?因为城市扩展,人群居住分散,本来可以简单疏散的人群,因为人群的分散状态而异常复杂,形成了众多的应急科学。

  中国的应急研究领域,基本上是不研究人群的应急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习惯聚居,人群一旦发动,足以造成一种令人跟随的态势,所以中国的应急很少担心如何发动群众的问题。

  而美国则不同,首先是军方研究战场的恐慌条件,然后是对冷战核战危机的担心导致对人群疏散的研究,此外还有气象灾害的疏散困境,所有这些都导致各级政府对人群应急管理异常重视。当然,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的100多万消防队员,他们也有足够的经验和动力去推动应急工作的开展。所以,美国的应急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全社会的长期需要,另一方面是有大量的专业人员推动,所以搞应急管理在美国是非常热门的领域。

  为什么应急管理在中国无法获得像美国一样的重视程度?最主要还是缺乏民意基础。

  以水灾为例,自古中国多水灾,甚至古代中国政府的六部之一工部主要是对付水灾。而水灾的特点就决定了中国的应急不会产生美国那样的指挥系统。第一,水灾的预警时间长,从下雨到破圩,至少要几天的时间;第二,与火灾相比,水灾没有特殊的物资调度,主要抗灾物资都是就地准备的;第三,水灾的最大救援是灾后安置,中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第四,中国家庭人口多,很少主动对抗灾情,所以次生灾害要比美国小。

  笔者认为,中国应急制度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稳定性,是因为对自己的灾情缺乏深入足够的了解和研究,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所致。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责任编辑:宋雅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