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普频道> 正文

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2017-01-03 11:11 来源:福建日报  我有话说
2017-01-03 11:11:27来源:福建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宋雅娟

  作者:江琼

  阅读科学史的书籍,了解科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发展的规律,对于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无疑是很重要、不可或缺的。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先于人类本来就存在着的客观实在。因此,懂得科学史就为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树立,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开拓、科学发展过程中新成果的出现等,无不蕴含着科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观念的变革。这样,阅读科学史的书籍,就不仅对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士,而且对于虽没有直接从事科研但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科技成果的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而科学史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科学家和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们,不仅增长人类的自然知识,也传承独立思考、追求自由的科学精神和协作友爱、同情宽容的高贵品质,对于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了一种具体、生动的榜样。正如著名的科学史之父萨顿把科学史描述为“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它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科学史同科学哲学一起,日渐成为弥合科学与人文巨大鸿沟的桥梁,成为现代社会提升科学素质与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迄今为止,国内外阐述科学史的书籍很多,各具特色。对于初学者来说,笔者愿意推荐丹皮尔所著的 《科学史》。此书全名应该是 《科学及其与哲学和宗教关系的历史》 (A His tory of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hilosophy and Religion)。作者威廉·塞西耳·丹皮尔 (W.C.Damp ier,1867-1952)。

  丹皮尔是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学家。《科学史》 是他的主要著作,广泛流行于西方学术界。该书初版于1929年,到1958年已印行21版。1946年,商务印书馆曾根据该书第一版,出过中译本,书名为 《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

  丹皮尔的 《科学史》 侧重于科学思想发展史的阐述,从科学的起源讲起,分别阐述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牛顿时代、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直至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者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线索为经,以科学与哲学、宗教的关系为纬,娓娓道来,描绘出一幅人类科学技术与人文景观齐头并进的美妙画卷。

  在绪论中,作者首先阐明了他对科学及其与哲学、宗教的总看法。他指出,虽然拉丁语词Scientia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是学问或知识的意思。但英语词science却是natural sci ence (自然科学) 的简称,所以作者把“科学”定义为“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作者在概述了从古代到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主要线索之后,特别强调了科学发展过程中已经实现和可能出现的知识的大综合。这种对知识的大综合的强调正是呼应该书的主旨:生命与世界是一个整体,反映生命与世界的知识也必定不是机械、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

  丹皮尔在书中分析了科学与哲学在近代以来的分离与结合,指出“科学和哲学有过一段分离时期——一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一边是多少有些玄妙的德国唯心主义。在这段分离时期过后,科学和哲学又重新携起手来,最先是在各种各样的进化论思想中携起手来,后来又通过更深刻的分析,靠了数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而携起手来”。

  丹皮尔在该书中专门论述了“十九世纪的科学与哲学思想”。在古代希腊,科学与哲学并没有分家,许多哲学家同时又是自然科学家。到了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早期,由于实证自然科学纷纷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又由于牛顿经典力学的成熟发展和广泛应用,机械论的观点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正如丹皮尔在书中所说:“哥白尼的胜利,与牛顿解释天体现象的惊人成功,使人们夸大了他们的方法的力量。”“科学每前进一步,机械论的力量总是要被人过高估计,这已经成为当代思想的特色。”不仅把动物看作机器,而且也把人当作机器,正是这种思想特色的具体表现。

  这样一来唯物主义的思想倒是强化了,但却是机械的唯物主义。由于这个时期自然科学正在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而来不及加以整理与比较,只能看到事物的现状而没有发现其历史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孤立、静止观点的产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这种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与机械论相结合,使得从牛顿以来的自然科学在思维方式上深深地陷入了形而上学,而远离了古希腊时期一些哲学家所倡导的辩证法思想。自然科学在这方面的历史进程以及哲学思想由此而发生的变化,本来是个很关键的内容,但丹皮尔在书中的阐述似嫌不足,他看到了机械论观点的不断强化的事实,但对这个时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危害缺乏明晰的分析与揭示,这不能不说是该书的一个重大缺陷。

  丹皮尔在第十二章继续阐述二十世纪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在这个世纪,“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深刻地改变了物理科学的基本原则”,从而也改变了人们原有的若干固有观念。作者从科学的不断进步中,看到了旧有的机械论的局限。他说:“从机械观点看人,人自然是架机器。但如果从精神观点看人,则人仍然是一个理性的心灵与一个活着的灵魂。科学已经认清其真正的意义,不再想用定律的羁绊来束缚人的精神,而听任他用他的灵魂所需要的任何方式自由接近神灵。”

  丹皮尔在全书结束时强调了研究科学史的重要意义,这对于我们而言是有现实意义的。他说:“一部同哲学和宗教联系起来的科学史,于我们大有助益。……研究具体科学问题的人,或许不需要历史,但如果要想了解科学自身更深的意义,及其与人类思想及活动的其他学科的关系,人们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就必须有所了解。”

  这样,丹皮尔 《科学史》 一书,极为系统有力地通过揭示科学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以及科学的文化背景,从而让人领悟到科学的人文性,人类文化的统一性;从而沟通了科学与人文,促进了对科学本身的理解。正如丹皮尔所指出的,科学无论有多么伟大的不断增长的力量,但它“永不可能反映存在的整体”。因此,“要想观照生命,看到生命的整体,我们不但需要科学,而且需要伦理学、艺术和哲学”。

  在我们亟须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并提倡创新理念的今天,要清醒看到当前我们仍然存在技术理性有余,而人文精神不足的现状,缺乏人文关怀的技术创新,终究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科学作为人类进步的最重要体现,从来就不曾违背人的全面自由与发展的需要;在将来亦更不应该漠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及人生意义的关怀;我们的科学,是充满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科学,我们的人文是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人文。

  (作者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宋雅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